武汉乡村裁缝助残扶困 17年带出万名高徒(图)

07.09.2014  11:51

  图为郭凤珍和她的培训班学员。

    文/记者刘元聪 高道飞 图/记者熊波

    昨天,黄陂区横店街“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负责人郭凤珍,又免费招收了一名新徒弟——24岁的肢残小伙吴雄。

    为期3个月的培训,郭凤珍不收一分钱培训费,只让吴雄缴纳了20元工具钱。

    从四处借钱租房办培训班,到如今广受社会公认的正规培训基地,不起眼的乡村裁缝郭凤珍始终在为农村青年传授生存技能,让来自农村的穷孩子有碗饭吃。一晃17年过去,从“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走出的徒弟已有近万人。

    烛光微弱

    小女子点亮创业路

    昨天,记者在横店街幸福工业园特一号“凤珍服装裁剪培训基地”见到郭凤珍。并不太醒目的招牌上,写着“残疾人免费”几个字。

    走进郭凤珍的服装实习车间,只见她正手把手地指导10多个学徒。

    谈起长达17年的服装培训,40岁的郭凤珍的第一句话就是:“烛光虽然微弱,但总能照亮几个人。

    郭凤珍老家在横店街红旗村郭赵湾,20多年前,她初中毕业后,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找不到工作,就去拜师学了个裁缝,以解决自己的饭碗。

    手艺学成后,郭凤珍看到很多农村青年找不到工作,便萌生了用自己的手艺,让更多人谋生的想法。1997年,她自费到武汉服装设计院进修一年。结业后,郭凤珍开始实施在家乡开办服装培训班的计划。

    但开班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顺利。郭凤珍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黄陂天河、滠口、横店四处张贴招生传单。还曾被一群混混索要了5000块钱,理由是她的招聘广告占用了别人的地盘。不拿钱就要棍棒相加。对于办班,家里都表示不解,自己有了手艺混碗饭吃就行了,操那份闲心干嘛。家人的劝阻,丝毫没有动摇郭凤珍朴素的决心,她就是想让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饭碗。

    出租房内,郭凤珍师徒被附近居民投诉扰民,屡屡被赶,曾一度每天支起帐篷,摆开缝纫机,搭建“露天学堂”。买不起缝纫机,郭凤珍就到农村去收旧机器。

    靠着一股子韧劲,培训班慢慢红红火火,每年培训裁缝500多人,17年总共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