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隆重表彰和奖励野生中华鲟救护团队和个人

28.12.2016  18:33
恢复良好的“后福”在池中自由游弋   渔民张锦、胡振斌获颁证书和奖金

(记者 董育雄 通讯员 田育新、成专)2月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湖北省水产局3日在荆州市隆重举行表彰会,对参与“11.15野生中华鲟救护行动”、寻获并救助国内近20年来最大一尾野生中华鲟亲本个体的3个单位和11名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2014年11月15日9时,武汉新洲渔民张锦在长江阳逻双柳街江段捕捞作业时,误捕一尾受伤中华鲟后及时上报当地渔政部门。省、市渔政管理部门和长江水产研究所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和专家赶至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快速检查会发现,该尾中华鲟为雌性个体,身体受伤十分严重,鼻孔撕裂,头部、吻部、鳃部和尾柄有多处伤口,并且部分伤口较深,尾部有被疑似螺旋桨所致旧伤;鱼体已呈侧翻失衡状态、鳃动频率不稳定。科研小组经请示后,立即将其用中华鲟活鱼专用运输车运至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太湖中华鲟繁育基地,同时成立了以危起伟研究员为总指挥的救护小组,展开紧急救护。全体救护人员借助良好的救护设施条件,发扬无私奉献、攻难克坚的精神,通过采用药物治疗、潜水护游、侧翻纠正、人工造流和液氧增氧等24小时不间断的科学施救,终于使这尾中华鲟转危为安。目前,该中华鲟健康状况已基本稳定。

表彰会上,长江水产研究所详细介绍了受伤中华鲟的救治过程及康复情况,并就中华鲟野外种群及生存现状作了简要介绍。据了解,野生中华鲟“后福”全长341厘米,体重310公斤,目前性腺已发育至三期,是国内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一尾野生中华鲟亲本个体。鉴于长江生态压力日趋加大和该尾中华鲟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农业部长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准将其留置于太湖基地进行驯养繁殖和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