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调研行】“两张网”兜底 助力去产能人员安置

09.08.2016  16:10
mediaplayer

  人社部数据显示,仅伴随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将有180万职工面临分流安置,这也成为去产能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国家和企业都在为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难题而努力。

  不久前,杭钢炼铁厂服役了三十多年的一号高炉烟囱被爆破拆除,去产能的决心不容回头,不过12000名“杭钢人”的去向,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赵丽萍,原杭钢职工,从她爷爷奶奶开始,一家三代都顶着“杭钢人”的头衔。杭钢关停的消息让一家人陷入了困惑。如何让他们能吃上定心丸?杭钢对安置人员群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杭钢人的平均工龄已经达到了22年,与社会普遍招聘35岁以下员工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钢铁行业技能与社会匹配度低,杭钢决定另辟蹊径。

  杭钢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对人员安置方案进行了80多次的修改,最终设计出了12种通道,其中的服务输出通道,职工和企业保留劳动合同,由杭钢成立人力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帮职工确定新工作。赵丽萍选择了劳务输出,眼下在杭钢附近的一家小工厂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企业的政策给职工吃了定心丸,国家也正在不遗余力地,为安置人员织两张大网。

  不过,记者也发现,目前在钢铁、煤炭等去产能的重点产业人员安置中,隐性失业和半失业现象广泛存在,国家根据不同情况作了特别安排:对分流出来的职工社保要接住;对再就业的职工培训要及时跟上;对那些就业确实困难、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找到就业门路的,就要给他公益岗位,体现社会政策兜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