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蚊子密度比去年多一倍 久用化学杀蚊或伤身

28.06.2014  20:22

  □本报记者陈媛 通讯员龚勋

  近来本报一些读者致电反映,今年蚊子特别多,不少人遭受叮咬。昨日记者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进行的监测显示,今年4月至5月我省蚊子密度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

  蚊子数量为何猛增?这一趋势会否延续至今年下半年?市民因蚊子叮咬就医的病例是否增多?灭蚊方式越来越多,为何被蚊咬的人还是这么多?怎样科学预防蚊虫叮咬?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监测显示四五月蚊子同比增一倍

  暂无法判定下半年蚊子是否多于常年

  近来,家住汉口后湖街的严婆婆已经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不是有啥烦心事,而是因为蚊子太多,一晚上打死好几只,还经常感觉蚊子在身边飞。而住在武昌南湖的杨先生,一到晚上都不敢开灯,“没有办法啊,如果开灯了,蚊子就会更多,晚上就不能睡觉了”。“今年感觉蚊子来得特别早特别多。”本报不少读者反映,5月初小区的蚊子就满天飞,外出经常被咬。

  今年蚊子是不是特别多?昨日记者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每年该中心都会对省内各地的蚊子密度进行监测。既有监测结果表明,每年五六月和八九月是我省蚊子的两个活跃期。该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今年4月至5月的蚊子密度比前年、去年同期多了一倍,预计6月与往年相比也会大幅增加。

  该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部专家熊进峰博士介绍,蚊子的密度与气温及空气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当气温在25℃-30℃之间时,蚊子最活跃;当气温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蚊子活动减少。今年5月以来我省雨水充沛,而且气温大多时候在25℃—30℃左右,比较适宜蚊子产卵和活动。

  我省蚊子数量增多的趋势会否延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称,因为接下来几个月的天气情况现在难以确定,所以暂时无法判定下半年蚊子活动情况。

  医院接诊的蚊咬病人同比略增

  医生提醒 被蚊虫叮咬后不要反复抓挠

  家住汉口新华路的张女士,近日带着4岁的儿子俊俊(化名)来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

  俊俊很招蚊子,每到夏天,张女士都会给俊俊身上喷上花露水或者防蚊液。最近因腿上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俊俊一直抓挠,导致皮肤感染红肿。

  该院医生提醒,蚊虫叮咬后不要反复抓挠,可以涂一些清凉油、花露水等止痒,否则易致皮肤感染。

  昨日记者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今年入夏以来已接诊了多例因蚊虫叮咬导致皮炎的患者,比往年有所增加。

  灭蚊方法增多 遭蚊咬的人不少

  专家解释 蚊子抗药性增强越来越难灭杀

  汉口的陈爹爹告诉记者,往年家里只要点上电蚊香片,基本难见蚊子的踪影,而今年,灭蚊器和杀虫剂双管齐下,半夜仍能听到蚊子到处乱飞的声音,早上起来身上到处都是包。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驱蚊灭蚊方法越来越多,从传统的蚊香、蚊帐,到新型驱蚊液、防蚊草等,驱蚊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遭受蚊虫叮咬的市民不见减少。

  对此,熊进峰博士解释,蚊虫和细菌一样,也会产生抗药性。根据多年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城市里蚊子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越来越高。他们曾对不同地方的蚊虫做过抗药性试验,发现目前很多蚊种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如敌敌畏)的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且库蚊的抗药性最强。“现在城市里用化学药剂灭蚊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许多居民小区都会定期在草坪、过道喷洒杀虫剂等。长期使用之后,城里的蚊子也越来越难‘杀’了。

  据监测发现,本市蚊虫的优势种群是致倦库蚊,也就是大家常见的褐色“家蚊子”,此外也有白纹伊蚊(俗称“黑白花蚊子”)和中华按蚊等品种,不过绝大多数还是致倦库蚊。“对市民来说,最怕的是蚊子咬,事实上防蚊最应预防的还是蚊媒传染病。”他说,蚊虫在我国主要传播的疾病有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上述蚊子虽然均可传播疾病,不过蚊虫传播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即不同属种的蚊虫,传播的疾病不同——其中库蚊主要传播乙脑、丝虫病,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热,按蚊则传播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