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报道:中国虾苗的“潜江烙印”——看潜江如何突破小龙虾苗繁育瓶颈

06.05.2015  17:09

  农村新报讯 记者樊涛 通讯员刘大琼 春末夏初,气温节节攀升,小龙虾消费热度猛涨,也到了虾苗的捕销旺季。
  
  众所周知,虾苗是产业源头,品质至关重要。前两年,虾苗“种质退化”、“虾源短缺”的风声渐紧,一度成为制约湖北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今年,潜江稳坐全国虾苗市场头把交椅,显然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从千万尾到20亿尾,供应全国
  
  5月2日,潜江市高场办事处甘家塔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一块块虾稻田整齐划一,不时有虾农前来购买虾苗。
 
  “月初我们基地开始销售虾苗,平均每天销售约3万斤,江苏、湖南的都来我们这买苗子,看中的就是潜江虾苗质量好、成活率高。”养殖户罗功茂介绍,连日来,在后湖张家窑、白鹭湖关山分场、熊口赵脑等小龙虾繁育养殖基地,每日来购虾苗的全国虾农络绎不绝。

  记者获悉,3月15日,潜江首批虾苗上市,截至目前,该市已销售1500万斤共15亿尾,预计今年虾苗销售将达到20亿尾以上。
  
  而去年同期,潜江共产虾苗4.5亿尾,其中当地投放虾苗3.5亿尾,向全国各地提供优质虾苗仅1亿尾。
  
  “2005年,潜江人工繁育虾苗1000万尾,到2013年虾苗产出达3亿尾。今年全市又新增虾稻共作面积5万亩,明年虾苗产出可突破30亿尾。”潜江市水产局干部周浠介绍,目前,潜江为全省提供的优质虾苗占总量60%以上,亦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虾苗输出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迄今,潜江人用3年时间实现了虾苗从3亿尾飞跃到20亿尾的跨越,奥妙何在?
  
  从“人放天养”到“生态繁育”,降本节支  
  
  曾经,潜江小龙虾养殖主要靠投放亲虾自然繁殖,“人放天养”,头大尾小,全靠“望天收”。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但小龙虾大量近亲繁殖,体质变差,抗病能力下降,一度影响了小龙虾养殖产量和效益。 
  
  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和人工繁育,成为小龙虾养殖业的一大课题。但是,人工繁育小龙虾,在全球范围都属难题。
  
  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2005年,潜江与湖北省水产科研所合作,在龙湾渔场建立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率先在全国开展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攻关,成功进行了小龙虾的人工诱导繁殖,当年繁育虾苗1000万尾,填补了中国小龙虾人工繁殖的空白。
  
  2008年,依托莱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潜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当年繁育虾苗1亿尾。经过多年繁育技术攻关,到2013年,年繁育虾苗达到3亿尾。
  
  工厂化育苗批量生产出苗率高、品质不错,但是成本太高、经济效益较差。周浠告诉记者,1亿尾苗种要投入成本419万元。由于繁育成本过高,人工繁育虾苗一直没有形成气候。
    
  2013年,潜江成功探索“虾稻共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始大胆开展小龙虾生态繁育。 
  
  何为“生态繁育”?陶忠虎比喻说,在“虾稻共作”标准池内,投放充足的种虾,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养殖龙虾,创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从水草种植、营养投喂、水位调控、水质调节等方面技术性突破,促进其自然交配、产卵孵化,获得虾苗。虽然生态繁育产卵率、孵化率、出苗率都比人工孵化低,但成本大幅下降,繁育1亿尾成本仅需要119万元。
   
  从“近亲繁殖”到“混血宝贝”,质量齐升
  
  4月30日,潜江高场办事处莱克基地,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首期项目正在进行收官建设。
    
  莱克集团工作人员胡雄风介绍,中心建成后,可年培育小龙虾优质亲本500万斤,为全省100万亩养虾面积提供优质种苗,实现年繁育优质虾苗30亿尾。
  
  莱克集团董事长、省小龙虾协会会长郑玉林说,2013年1月的省“两会”上,他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建议,培育优质龙虾种苗,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省政府采纳建议并拨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
  
  “首期项目基地去年2月底稻田改造完成,虾农在3月中下旬投放了虾苗,当年人均每亩获利达4000多元。”高场办事处主任郑琼说。
  
  “该中心小龙虾亲本从长江流域不同水系引进,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统一投放比例、雌雄异地搭配,这样繁育出来的 ‘混血宝贝’产卵量高、抗病能力强、品质更优。”陶忠虎说,“自由恋爱”繁育的“混血宝宝”长大后更为走俏。
  
  “未来三年,我们打算将小龙虾选育繁育基地从1万亩扩大到5万亩,苗种繁育能力从30亿尾提高到150亿,带动以潜江为核心,辐射全省每年新增100万亩基地。”郑玉林信心百倍,他介绍,届时,湖北小龙虾产量将稳居全国第一,全国虾苗70%成为“潜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