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新模式逐渐成熟 两年发展8万亩

24.07.2014  10:08
  稻田里套养小龙虾,虾肥稻香,一田多用,一季两收,在潜江,“虾稻共作”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逐渐成熟,不到两年时间发展至8万亩。
  10日上午,潜江渔洋镇金安桥村的丁克明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捞小龙虾,“我搞了100亩田虾稻共作,这样搞稻苗好,虾子也长得好,一季虾稻每亩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
  据介绍,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由过去“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不仅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连作模式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4、5月份尚没有卖出的幼虾就有了宽敞、充足的生长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放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待到8、9月份的时候,幼虾长成大虾,又可收获一季,且价格较高,效益好。“开沟成本大概在300元/亩。”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告诉记者,采用此模式,原先要贱卖的小龙虾继续生长后,产量增了三倍,价格涨了近四倍。“一亩田两季虾,不仅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而且只要管理的好,龙虾规格一般都在40g以上,市场价一般在18元至24元左右。”“虾稻共作”这一生态模式,激发了当地农民的养殖热情。陶忠虎表示,到年底,全市计划将“虾稻共作”面积再增5万亩。(孟静)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