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青石镇黄土堰村贫困户互助合作传佳话

21.07.2019  12:21

一个患病,一个残疾,蕲春县青石镇黄土堰村贫困户互助合作传佳话——

两个贫困户 结对脱了贫

  6月底,在山清水秀的蕲春县青石镇黄土堰村,坐在轮椅上的陈楚彬,高兴地向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他家的扶贫手册。

  手册记录显示,2018年11月,陈楚彬家脱贫。

  同村的王春怀家,也同时告别贫困。

  因病、因残致贫的这两家人,互助合作种艾蒿,走出了一条邻里守望、自立自强的脱贫新路。

  1970年出生的陈楚彬,2002年在一次意外中受伤,高位截瘫,留下残疾,需要借助轮椅才能行动。

  2014年,在照顾陈楚彬10多年后,妻子离家未归。“老婆走了,家里一贫如洗,油盐都吃不起,心情很不好。”陈楚彬说,村里的干部没有抛弃他,帮他在镇上联系了一家包子铺,他每天骑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青石镇、向桥乡以及张榜镇等地卖包子,“一个包子赚两毛钱,有时一天可赚一两百元。

  2015年,因残致贫的陈楚彬,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陈楚彬重拾生活信心,精神面貌大为好转。

  在当地党委政府及驻村工作队帮扶引导下,2016年,陈楚彬在家门口马路对面,请人将自家的和流转来的共计10多亩低洼田,开挖成塘养鱼。

  近年来,蕲春县的蕲艾产业蓬勃发展,陈楚彬也跃跃欲试,他把目标瞄准蕲河边成片的租金便宜的荒地。

  自己高位截瘫,无法劳动,陈楚彬想到了家住蕲河边的贫困户王春怀。

  今年55岁的王春怀,身体不好,心脏做过搭桥手术。因病致贫,王春怀家也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听了陈楚彬的想法,王春怀喜出望外。两人一合计,分头流转土地,互助合作种植艾蒿。“陈楚彬行动不便,但脑子灵活,我听他安排,一起合作,很愉快。”王春怀对记者说,像除草、挖沟、摘艾蒿叶这些活儿,什么时候做、怎么做,陈楚彬定好之后,由他负责请工、带工。“我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常常早上到地里查看。”陈楚彬介绍,“我有农用三轮车,常常派上用场,比如施肥时,我负责用三轮车,将鸡粪买回并拖到地头,王春怀再带人将肥料追到艾蒿地里。”“我还会上网,开阔眼界,很多东西都想试种,已经试种过甜瓜、蜜瓜、西瓜等。最近,在镇长杨海燕的建议下,我又试种了一点儿小米椒。”陈楚彬透露,自己提出试种的想法后,不少也是由王春怀帮着种下地的。

  陈楚彬表示,通过试种,希望能找到效益更好的品种。如果小米椒试种成功,明年就大面积种植。“我们收益对半分成。通过抱团发展,自己能养活自己,不拿救济就好。”王春怀对未来充满信心。“全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有几个,陈楚彬是产业发展得最好的一个。”蕲春县林业局驻村第一书记袁承志介绍,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存在很大困难。互助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发展,形成合力,脱贫致富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药草铺就脱贫路

  仲夏,蕲春县青石镇青石岭村后背山上,村民吴凤英在油茶地里套种的中药材夏枯草迎来丰收。在医圣故里蕲春县,中药材种植遍地开花,已成当地农民脱贫增收支柱产业。据介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主导品种除了18万亩蕲艾,还有夏枯草、栀子、厚朴、银杏等。

   蕲春脱贫档案

  经过精准识别,蕲春县重点贫困村136个,贫困户51358户,贫困人口164953人。

  2018年,该县实现24个贫困村出列,8021户27974人脱贫,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8个,完成易地搬迁5940户建设任务。

  2019年,蕲春县计划实现36个贫困村出列,20078户51005人脱贫;巩固提升100个出列村、31280户113948人脱贫成效。(周寿江、陈钰、李新月)

责任编辑:马文俊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