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萨苏:日本专家曾著书学八路军打游击战/图

29.06.2015  22:01

    美国记者福尔曼拍摄: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指导下,根据地人民研发自制出各式地雷。

    这张贺炳炎、贺龙、福尔曼、彭绍辉(从左至右)的合影,被视为三名红军将领在进入八路军序列前的最后留念。

    美国记者福尔曼镜头里的红军战士,他们所看出版物上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头像。照片中的毛泽东画像,根据美国战地记者斯诺拍摄的照片描绘。

萨苏(右)和抗联老战士李敏


    记者 陈涛

  前不久,萨苏从日本带回50多公斤重的“宝贝”,全是关于抗战的旧图书、老照片,还有日军当时发布的公函通告……早在1999年旅居日本后,萨苏就开始搜集抗战史料。

  萨苏出书很高产,十年里写了50多部,仅今年下半年就将出版5部。IT工程师、历史写作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份恰恰是萨苏的“名片”。“我从事的职业是受父亲的影响;走近历史,则完全是个人兴趣。”萨苏说,对历史的偏爱,让他在寻找事实真相的路上总也停不下来。

  在他看来,找到一手史料不算太难,难的是如何将真假难辨的文字、模糊不清的照片拼接起来,让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对上号”。“只有当你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事件,比如十倍以上的积累,才可能做得到。”为此,10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日本的资料馆、档案馆、图书馆,外加走访日本老兵,努力拼接着抗战历史的“碎片”,让世人看到那些不为人知,抑或被有意忽略的历史。

   一张地图里的秘密

  14年里东北从未全境沦陷

  “我看抗战,不感慨宏观的东西,更注意每个个体。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讲,战争是一种巨大压力。它把人的生命压缩到几天甚至只有几十分钟,你的刚强、软弱,还有人性的美与丑,都迸发出来。

  人们熟知的抗战是8年,然而在东北,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联从未停止过抵抗,一支原本5万人的队伍拼到最后只剩下约一千人了,接连两任总司令牺牲……这场漫长而坚韧的抵抗,令萨苏感动。而且,他还有一个新发现——东北从来没有全境沦陷过。这一点,打破了一般公众的普遍认知。

  支撑萨苏这一结论的是他从日本搜罗回来的几张当年日军地图,其中有一张标注的时间已经是抗战胜利后,可图上日文依然显示“五常山区有‘双龙残匪’,尚未被剿灭。”令日军头疼的“双龙残匪”即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亚臣的部队。“它就像颗钉在东北土地上的钉子,在漫长的14年里没有消失过。”萨苏说,他很感谢这张地图,它让国人知道了一批被遮蔽的热血英雄。

  萨苏渴望全面了解坚持了14年抗战的抗联队伍,然而一直苦于相关档案资料丧失殆尽,可取证做研究的东西实在稀少。幸好,一次偶然机会成全了他。

  4年前,身在日本的萨苏接到当地一家书店老板的电话,说有人愿意出让其先人留下的一批照片,不知萨苏有没有兴趣。毫无疑问,萨苏当即决定买下,花费了十万日元。据他介绍,他每个月花在史料研究方面的费用也得这个数。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位名叫铃木的日本老兵。他主要拍摄的是1938年前后日军在汤河、依兰、桦川、萝北、林口等地的作战活动。在共计800多张照片里,关于东北抗联的有100多张,而据萨苏了解,当时国内这方面老照片的存世量也就十来张。

  如今,这批老照片已经被萨苏捐给了东北抗联博物馆。其中一张照片,给他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照片里,一名抗联战士肺部中弹,嘴里面都是血,倒在雪地里的姿势也很不寻常。萨苏依据经验“还原”了彼时彼景——日兵先是把他手里的枪踢飞,然后用刺刀挑开他的衣服,最后才将绑在自己腿上的相机摘下来拍了张照片。“他的名字永远没人知道,这可能也是他留在世间唯一的一张照片。”萨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