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局立足“四真”硬抓手 创优民生大工程

29.09.2015  12:05

  荆门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全市累计获批土地整治项目189个,面积315万亩,涉及100多万农民。土地整治项目多、面积大、涉及群众利益广,社会关注度高。为深化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按照省纠风办点题监督和省厅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荆门局将土地整治作为履职尽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重要切入点,以“四真”为抓手,深查严改,建章立制,使土地整治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一、紧扣民生用真心

  将民生作为专项整治的根本出发点,实行“四明确”强化工作导向:一是明确目的。真正把这次专项整治作为国土部门履职尽责、服务民生的大事来抓,作为检验工作、提档升级的实事来抓。二是明确范围。将2008年至2013年立项的113个省级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全部纳入专项整治范围,做到全面覆盖,一个不漏。三是明确重点。除了省厅规定的规划设计、工程质量与管理、权属调整三个重点以外,进一步拓展范围,将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设备采购等一并纳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范围,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体检”,对“病灶”部位果断“动刀”。四是明确要求。坚持“”字当头抓整治。对规划设计出现重大缺陷的中介机构,一律取消规划设计从业准入资格;对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的,一律取消监理从业准入资格;对施工单位偷减施工工序、高估虚算工程量、工程建设质量低劣的,一律取消施工从业准入资格;对管理人员存在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一律立案查处,移送追责。

  二、全面清查下真功

  强化举措,多形式、全方位清查土地整治项目,为专项整治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引入审计点穴式清查。在2014年国家专项审计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审计部门组建专班,按照国家审计的标准,对全市土地整治项目全面开展专项审计。二是内外结合拉网式清查。组织全系统工作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对在建项目开展交叉检查,查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主动与各级纪检监察、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对接,对施工单位假借资质、买标卖标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三是组织专家巡诊式清查。聘请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市、县两级土地整治专家工作室,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审签审批程序不合规、工程资料收集不齐全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四是发动群众刮骨式清查。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以回访项目区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查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全市“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政风行风督察员2400余人发送专题短信,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四措并举,全市共查找出突出问题51个,并逐一登记,建立项目清单、问题清单。

  三、重拳整改动真格

  针对自查发现的51个问题,重拳出击,从严予以整改。目前,已整改到位49个。一是现场拆除返工。组织22个在建项目,近200个标段的施工人员召开现场督办整改会,对一条2.5公里长质量低劣的硬化道路,一条900米长偷工减料严重的浆砌石沟,现场组织拆除,责令施工单位返工。通过现场督办整改、以案说法,产生了极大的威慑作用。二是取消从业资格。对工作履职不力的中介机构和施工单位果断亮剑,从重予以惩处,以儆效尤。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对6家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的监理单位,33家随意变更、偷减工序、建设质量低劣的施工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取消23家单位的市场准入资格,将其打入“黑名单”,其中,测绘单位2家,可研规划设计单位3家,工程监理单位1家,施工单位15家,设备供应单位2家。三是严肃追责问责。对2条违规违纪线索,及时向上级汇报,责成相关县市协调纪检监察机构组织调查处理。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之中。

  四、常态推进求真效

  以专项整治为契机,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土地整治规范管理的新常态。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在全市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质量建设年”、“标准化建设试点”两项活动,进一步强化工程监理、工程复核工作的主体责任。创新年度考核、末位淘汰,人脸识别、综合监管,过程复核、督促整改,交叉检查、相互监督等四项综合监管制度,实行业务经费拨付与履职情况挂钩制度,倒逼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履职,提高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规范项目全程监管。针对项目测绘、中介单位遴选、规划设计评审、施工招投标、规划设计变更、结余资金使用、项目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近10项规章制度。设立市、县两级土地整治专家工作室,强化土地整治工作的技术支撑。将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复核单位履职监管的职能,进一步提升到市国土资源局,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监管,使荆门市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态势,实现了项目进度与质量保障齐头并进。截止目前,荆门市2012年以前的整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验收;2013年项目基本达到完工状态,年底前即可申报验收;2014及2015年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即将全面动工建设。全市已建成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180万亩,为“中国农谷”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