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文星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成流浪人员庇护所

07.04.2016  10:38
荆州文星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成流浪人员庇护所

  荆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因年久失修如今破败不堪,成了流浪乞讨人员遮风避雨的场所。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到实地进行了探访。

  文星楼(如图)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民主街东端,荆江大堤内侧堤坡上。昨日上午,荆江大堤上雨后清风,但映入眼帘的文星楼却是一幅与江景颇不和谐的景象。楼宇一角,更有一位疑似流浪乞讨人员,埋头生火取暖。

  据了解,文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旧楼在1940年冬毁于大火,第二年重建。1985年,当地政府曾拨款重修。附近居民介绍,文星楼历来为文人聚会场所,兼办一些文化展览。而如今,居民已轻易不肯进去。刮风下雨或极寒天气,常有流浪乞讨人员楼内落脚,生火取暖,留下安全隐患。

  文星楼居委会和胜利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称,文星楼的破败也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他们只能告诫当地居民不要靠近,以免发生意外。对于管理和修缮则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前也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过文星楼的情况,仍在等待有关部门的答复。

  知情人士介绍,2007年至2012年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文星楼曾被纳入普查范围,其“现状评估”为“”,即最为糟糕的状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星楼,属于荆州市文物旅游局的管辖范围。该局总工程师郑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地上文物是属地管理,因此,文星楼应划为沙市区文物部门管理,目前此事还在协调中。

  沙市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查证后表示,并无任何记录或文件显示文星楼的管理权已经移交给该单位。但表示将会和荆州市相关部门对该楼的问题进行沟通。(动向新闻&楚天都市报记者王功尚)

资料图

  小知识

  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

  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