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扫黄打非”工作扎实推进

02.02.2016  17:43
 

 

“扫黄打非”工作是景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景区品位、价值取向事关旅游业健康发展,事关旅游的整体形象,事关先进文化对市场的占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扫黄打非”净化工程。

一、放眼市场,立足资源显特色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主要致力于整合荆州古城现有旅游资源、升级建设荆州古城,旨在将荆州打造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之城、全球关公文化中心和著名旅游目的地。2012年以来从荆州古城墙立足,整合张居正故居、关帝庙等核心资源,投资10亿元建设关公义园,该项目已入选2014年国家优选旅游项目,2015年纳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在此基础上从关公义园起步,按照“五环5A”的思路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提档升级向纵深推进,以荆州古城墙为轴心,由内向外包括古城根、古城墙、古城下、护城河、环城带区域,整体提升。2015年,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1300余万元。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于2014年纳入湖北省旅游景区“扫黄打非”净化工程示范点项目,并于2015年4月24日,承办了湖北省旅游景区“扫黄打非”净化工程启动仪式。按照“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对旅游景区出版物市场的规范管理,确保在历史文化景区彰显文化特色和张力。

      二、放大效应,整体提升铸品牌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以“促景区提升,亮品牌特色,创优质服务”为主旋律,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升级,重视旅游景区的文化净化,始终保持景区文化的正能量与历史文化景区的品质相匹配,努力铸造荆州古城旅游景区市场净化品牌。

(一)清源头,重监管,提升互动关联度

      净化景区,从源头抓起,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扫黄打非”与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一是对内强化管控。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先后在古城墙宾阳楼、张居正故居、关帝庙、环城观光车站点投入36.5万元,建立了图书售卖点,明确专人负责,签订责任状,规范图书购入渠道,向广大游客提供正版图书,展现荆州人文风光。 二是对外强化整治。 规范管理旅游区内经营户,先后对环城观光电动车、自行车、照相、图书、演艺等经营项目进行整合,对小摊小贩给予了坚决取缔。通过管控和整治,实现了古城景区管理“四无”,即无销售非法出版物的地摊、无销售侵权盗版制品的游商、无黄色和不健康的演出、无经营淫秽色情和违禁出版物的经营户。 三是内外强化联动。 组织“扫黄打非”执法部门与古城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联合执法;组织社会老姨妈舞蹈队在宾阳楼唱红歌;组织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在张居正故居开讲座;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向游客发放宣传品。 是整体强化装备。 景区投入近15万元建设网络机房,完善电子显示系统和预警系统的规划设计;初步建立景区安防系统,对景区重点部位和经营场所实施不间断监控,了解景区动态,及时对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有效处置。

(二)优线路,重特色,提升游客舒适度

      净化景区,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优化景区旅游线路紧密结合。 一是整合提升。 按照5A旅游景区的标准,整合升级荆州古城内外现有景点,将古城根、古城上、古城下、护城河、环城带约8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成寻梦之环、时空之环、养生之环、浪漫之环、时尚之环。 二是串珠成链。 荆州古城内景点间加强了互联互通,推出荆州古城旅游景区联票,努力实现古城景区“串珠成链”,增强荆州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感召力。 三是完善设施。 按规划启动了金凤广场游客中心(包括停车场)和连接关公义园与古城景区的仲宣桥的建设,改变荆州古城景区景点基本上是各自为阵,基础设施与城市居民共用的现状,增强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四是挖掘内蕴。 因地制宜,构建环城内外绿植系统,打造“绿色荆州,四季花城”;在城墙景区开发、开放“古城门栓”、“水门”、“白马井”等既有“潜力”景点资源,凸显古城大“博物馆”功能。

(三)抓宣传,重引导,提升景区文明度

净化景区,弘扬先进文化,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景区对外宣传紧密结合。 一是警示。 在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内各景区景点醒目处,设置“扫黄打非”示范点公示牌,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宣传。 在观光电动车上张贴文明标语,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同时配备全程讲解导游,统一导游词介绍荆州景点和历史故事,展示文明荆州形象。 三是培训。 对讲解员、电瓶车驾驶员、售票员、监票员以及安保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员工行为举止,倡导文明服务。 四是巡查。 配备景区流动巡视专用车,快速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及时配合处理“扫黄打非”的有关事宜。

(四)上项目,重品牌,提升景区知名度

净化景区,提升文化品牌,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游客的文化娱乐需求紧密结合。 一是创作品牌节目。 先后创作排练了《入城仪式》、《关公的世界》、《刘备招亲》三台大型实景演艺节目,邀请国家知名导演创作,顶尖团队打造,目前已处于试演阶段。 二是开办特色讲坛。 根据游客不同的文化娱乐需求,投资20万元在张居正故居改造设立了说书听书场所,让游客亲身聆听张居正改革的历史故事,感悟精彩三国和明朝文化。今年三月份以来,已组织了16场。 三是建设知名书屋。 在关帝庙投资15万元兴建了春秋书苑,让游客品茗修禅,静心修身,体会关公“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真谛。 四是增加文化商品。 在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销售的各类商品、纪念品,特别是工艺品,都尽量与荆楚文化的特色相吻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建机制,重落实,提升社会满意度

净化景区,打防并举,以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景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紧密结合。 一是完善预测机制。 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开展风险分析,提高“扫黄打非”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技术的应急准备工作。 二是强化处置机制。 在“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明确职责,建立与“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对接协调机制,确保令行禁止。 三是建立应急机制。 在处置“扫黄打非”突发事件时,景区充分发挥信息点的作用,快速反应,立即对突发事件交由机关部门处置和善后工作,并依照法律、法规协助有关部门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形成合力。这些联动机制的建立,有效地净化了市场,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放开手脚,全位推动重长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凭借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品味文化、传承文明的场所,理所应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的地方。2016年,将结合5A级景区的创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景区“扫黄打非”工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扫黄打非”景区净化工程的示范区。

——以“三高”为引擎,打造高品质景区。 一是高起点谋划,突现 历史文化张力。 通过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扩建升级项目的实施,近两年结合游客中心和环古城电动观光车站建设,增加10个正版图书销售点。在完善文化产品销售网络的同时,健全“扫黄打非”电子信息平台和电子监控系统,以此推动景区商品销售网络和其它设施旅游基础改造升级。 二是 高标准定位 ,搭建扫黄打非构架 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的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定位和标准,将“扫黄打非”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扫黄打非”的物质条件、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以实现景区管理的“四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有手段。 三是高质量推进,建立无黄 市场秩序 通过“扫黄打非”净化工程的建设,逐步实现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内和景区周边摊点,以及景区内旅游电动车等公共场所基本上由正版读物占领市场,及时监控和制止包括不雅行为在内的不文明言行,使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真正成为文化景区、文明景区、无“黄”景区。

  ——以“三抓”为推手,夯实管长远基础。 一是抓管理, 高水平监管。 始终坚持教育引导不动摇,强化日常巡查不间断,抓住重点难点不放松,实施专项整治不懈怠,严厉打击违法不手软,切实扎紧篱笆、夯实根基、完善机制,真正做到开展一项专项治理活动,解决一类突出问题,惩戒一种违法现象,规范一个行业行为。 二是抓建设,高标准服务 完善和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形成以游客为中心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为创建文明景区、游客满意景区和优质服务景区创造条件。 三是抓长远,高效能运作。 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扫黄打非”纳入工作重点进行研究部署,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当前,谋长远工作,层层落实“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完善景区“扫黄打非”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净化景区文化市场环境。

——以“三建”为目标,建立新常态保障。 一是建信息平台。 随着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旅游景区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文明宣传、监控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充分提升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倒逼景区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打造智慧旅游景区,使景区管理更加职责分明,数据更加准确,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景区更加规范有序。 二是 建预算专帐。 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扫黄打非”资金投入,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机构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扫黄打非”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建 保障系统。 突出抓好查缴非法出版物、清理黄色读物、音像制品、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三项重点任务,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不断完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促进景区将安全放在首位,具备保障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设施机制和能力;完善旅游质量保障系统,促进旅游景区在各环节提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完善正版保障系统,在进货渠道上严格把关,严禁黄色读物、音像制品流入景区;完善指挥保障系统,促进景区建立高效快捷灵敏的统一指挥系统,使景区指令畅通,为游客营造常态的旅游市场环境。 (撰稿人:袁莎莎 审稿人:梁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