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英雄展示荆楚风采 湖北群众体育开启新篇章
7月15日,随着国际跳棋比赛的结束,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天津集中决赛阶段落下帷幕。我省运动员在柔力球等10个项目中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2枚,第4名8人、第5名1人、第6名2人、第7名5人、第8名1人的较好战绩,胜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展示了我省全民健身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下一步我省还将在攀岩,龙舟,轮滑,乒乓球等项目上展现我省群众体育的竞技水平。
亮相——“草根”登上全运大舞台
本届全运会是赛会模式作出重大改革调整后召开的首次全民体育盛会,生动地诠释了“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办赛理念。我们惊喜地看到,我省形成了全民关注全运的大格局。规划对接的大格局。我省举办的首届“极目楚天舒”全民健身系列赛事相关项目规程与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规程相对接,组别设置、年龄设置、参赛对象、比赛规则的一致,为我省参加全运会群众项目进行选拔创造了良好条件。社会关注的大格局。我省首届“极目楚天舒”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共有45项赛事,其中包含我省参加全运会19个大项的选拔赛,通过每项组织、层层选拔,形成了社会广泛关注全运会的大好局面。群众参与的大格局。全省共有6679人参加了全运会选拔赛,涉及全省17个市州以及武汉体院、江汉大学、荆门石化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参赛的运动员既有12岁的学生,也有退休的干部职工,体现了我省全民参与全运会,践行“全民全运”理念的发展态势。
“来这参赛,我们真的非常开心,我觉得像我们这种草根选手能登上专业运动员的舞台,简直太神奇了。”气排球队员吴方毓说。
来自鄂州的邵小红说:“能参加全运会就像一场美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辞职备战参赛我也不悔。”
“上全运,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舞龙队队员韦飞的话掷地有声。
展示——荆楚风采享誉津门
本次全运会群众项目,我省草根健儿收获了5金6银2铜的成绩。展示着属于湖北的草根体育精神。
7月4日,全运会群众项目首个比赛日。柔力球赛场上,童胜玢为湖北军团夺得了全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群众项目金牌。“我创造了历史”。童胜玢不无骄傲地对蜂拥而至的媒体说道。
乘胜追击,仅仅相隔半个小时,44岁的荆门石化职工许芳以6战全胜不失一局的骄人战绩为湖北夺得了第二块柔力球金牌,这是她时隔20年后再获全国冠军,也因此被对友笑称“二十年磨一剑”。
7日,在太极拳决赛上,我省选手付称霸在男子武氏太极拳46式中,以 9.38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也是本届6个太极拳项目中打出的最高分,人如其名,付称霸这块金牌可谓实致名归。
10日晚,健身气功决赛上,由6位选手组成的湖北队以9.31分的全场最高分夺得全国首个气舞集体比赛冠军。这也是继易筋经比赛拿到银牌后,再次突破,取得的更大成就。
15日,在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天津集中决赛最后一个项目上,我省国际跳棋代表队勇夺1枚金牌。为本次全运会群众项目天津集中决赛首阶段赛事划上了完美句号。
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不仅仅是草根体育风采的展示,更是一场荆楚国粹的展示,体现了我省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健身气功气舞项目,我省代表队表演以《高山流水》为主题,演绎了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节目编排新颖,音乐优美,舞姿柔美,辅以沙画的创意动态视频,深深感动和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最终获得9.31分的全场最高分,夺得金牌。
舞龙传统套路上,我省代表队表演的是以宜昌土家族竹叶龙为原型进行改编的故事,通过舞龙的表现形式,讲述一段竹叶龙保护弱小,与人们和谐相处的故事。竹叶龙起源于清朝光绪皇帝年间,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竹叶龙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肩负保护湖北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遗产的使命。
我省柔力球花式集体项目,编曲用的是民族音乐“九儿”。深情演绎,把精湛的球艺与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
全运盛会,全民共享。
全运会群众赛事,不仅有民间高手夺金掠银的喜悦,也有普通群众的高光时刻。
从社区“吉祥物”到全国“小明星”,12岁的姚喆文成为了各地媒体追逐的对象,在这个被认为是中老年人健身项目的舞台上,年龄最小的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新闻宣传报道声势和效果前所未有。我省运动员被新华社、央视五台、人民网、中国体育、湖北日报、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专访和深度跟踪报道,共刊、转稿件近200篇。突出了“我要上全运”主题,鼓舞了士气,提振了精神,宣传和展示了荆楚“草根”明星、健身达人和最美团队。
厚实——湖北群众体育快速发展
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健康湖北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六边工程”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备,健身供给多点给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成为全国第四个三级政府全部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省份。创新实施群众体育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助力工程、赛事引导工程和省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试点建设,实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档升级。出台“赛事资助办法”、“协会资助办法”等10余项政策文件,利用政策杠杆和资金杠杆鼓励、引导社会参与、投入全民健身收获良好成效。
2016年,新增各类体育设施7800个,全省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2%;全省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500多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9人。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72个,各类体育社团组织达到1677个,全省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500多人,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14.6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9人。近5年,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举办(承办)全民健身活动超过1万余场次。省“极目楚天舒”、“时尚假日”系列赛事、“振兴三大球”联赛红红火火,“荆楚市民大联赛”通过社会资本与项目结合,创新举办系列赛事活动50多项。省直机关、大型企事业、大学生、农民、前卫、少数民族、残疾人、老年人等八大体协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省直机关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女职工排舞大赛、大学生“三大球”联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上操场”主题活动、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农民象棋赛、警体赛事、“残疾人健身周”、老年人系列健身交流活动等影响深远。“一地一品+”模式辐射效应明显。
我省群众体育品牌体系亮点颇多、特色鲜明。以武汉国际马拉松为代表的“湖北概念马拉松”享誉全国,武汉国际渡江节、十堰国际传统武术节、京山国际网球节等一批“国”字头赛事(活动)品牌在国际国内产生积极影响,首届房车露营大会等新兴体育项目风生水起,宜昌、兴山、京山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舟名城”、“漂流之都”、“网球特色城市”。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也一定相信,湖北群众体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记者王峻发自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