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英山县大型原创黄梅戏《活字毕昇》在汉公演

29.01.2015  12:38
  1月28日晚7:30,大型原创黄梅戏《活字毕昇》在湖北剧院公演。这是英山县委、县政府弘扬毕昇创新精神,打造毕昇文化品牌的又一创举。
  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借力建设“五个湖北”的东风,立足英山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实际,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毕昇文化,开发茶文化,发展民俗文化,擦亮“毕昇故里”和“作家之乡”名片,着力提升英山文化软实力。用毕昇的创新精神引领全县40万人民围绕建设大别山“特色产业主阵地”和“创业创新先锋区”目标,扎实推进“工业新城、茶产业城、城西新城、旅游新城、文化新城”这一“五城同创”战略。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77.46万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75.62亿元,增速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7亿元,增速12.5%;全口径财政收入83117万元,同比增长30.07%;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增长12.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9元,增长10.27%。
  黄梅戏舞台剧《活字毕昇》以毕昇为创作原型,以活字印刷术创新发明过程为主线,描写了毕昇“未作良相匡时弊,可做良匠济世人”的“活字梦”,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献身科技发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该剧生动地表现了毕昇悲剧性的传奇人生,通过一幕幕创新活字的剧情发展,从空版雕刻--创新木活字--发明胶泥活字的曲折经历,演绎了毕昇由“布衣工匠”到“伟大发明家”的涅磐过程。剧中以毕昇和李妙音的爱情为铺垫,以同行对手张宜的矛盾为戏剧冲突,设计了起伏跌宕、动人心魄的情感场景,亲情、友情、爱情丝丝入扣,探索、失败、成功贯穿始终,反映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求索创新、追求发展进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境界。该剧在注重黄梅戏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运用了高科技声、光、电、音效,植入了英山民歌、民俗与民谣,具有英山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了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根本目标,力求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达到完美统一。
  《活字毕昇》于2007年开始创作,2008年完成初稿,经过9次修改,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张辉领衔主演,以“名剧、名导、名演、名院”强档艺术阵容,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将我国古代活版印刷发明家毕昇的故事呈现给广大观众。该剧由省委宣传部主导生产,省文化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黄冈市委宣传部、英山县委县政府、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联手打造,湖北楚天毕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市场运营。
  毕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被载入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发现毕昇墓碑,并经全国史学界权威鉴定毕昇为英山人,英山为毕昇故里。(胡芳华、冯廷权)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