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典武:破障钳让他走进现代日资企业-科教频道

21.07.2015  15:52

图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苗典武

荆楚网记者 陈敏

站在领奖台上,苗典武激动万分。此刻的荣耀让他禁不住回想起设计制作时的辛酸往事。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8月22日,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还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0802班的学生的苗典武,凭借自己设计制作的破障钳,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他是湖北省高职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创意源自汶川地震

苗典武说,破障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团队小组长,他既负责团队管理,又负责方案的设计,其实他是团队的灵魂人物。

他的创意来源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血淋淋的现实。地震现场一个个有着生命迹象的同胞被深埋在废墟下,各种混凝土结构虽然破碎,却仍与钢筋藕断丝连地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二次坍塌,重型机械不敢使用,救灾人员只能用手去刨。苗典武看到那一双双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手,他的心在滴血。

学机械专业的苗典武知道,现有的大型破障器材(如液压剪等)过于沉重,不易单人携带且需要动力,不适宜突发灾难现场缺乏动力的救人行动。另外,这类设备属专业器材,价格昂贵且普及率极低。小型的破障器材(如绝缘剪等)又存在剪切力小、不能扩张、不易操作,且对人员体力消耗大等缺点。研制一种功能全面、力量强大、实用性广泛、体积小、重量轻的救援工具"破障钳"的创意油然而生。

压力之下曾想“逃走

有了创意,苗典武和他的团队开始设计作品。

当一连串的设计方案被指导教师否定后,他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小组内部成员的情绪也很不稳定。时值岁末,别的同学都已放假回家,学院食堂关门,一日三餐要到校外解决,离最近的小餐馆也有一公里左右。如果坐公交车,还要等半个小时,他们只好每天徒步来回。

按照计划,春节前团队必须拿出方案,并设计出部分图纸。眼看离春节只有一周时间了,设计方案尚未拿出,大家都很着急。当看见超市里办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忙个不停时,团队中部分同学退却了,准备先回家过年。他们背着老师,偷偷买了回家的车票,打算先斩后奏。看着手里的车票,苗典武犹豫了。他想到老师放弃回家置办年货,陪着他们一块儿研究方案,如果自己当了"逃兵",怎么对得起老师?苗典武说服另外两名同学退掉火车票,返回学校继续研究。

寒假期间,苗典武和队友吃住在计算机机房。没时间到外面去吃饭,他们就吃方便面;方便面吃光了,他们就自己煮清汤面,没有一丁点儿油盐的面,他们一吃就是一周。他和队友卯足了劲儿,半个多月时间六易其稿,最终通过了学院专业审核组的审核。

三脚架是最得意的作品

由图纸到实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找材料、打磨、计算节点,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修改方案。钢材市场不零售,苗典武就到市区的废品回收站去找。

离比赛还有十几天,团队进入最后攻关阶段。2010年5月4日,从上午8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苗典武和团队成员一直在装配车间改进设备,50多岁的指导老师张世忠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这让苗典武很是感动。作品装配完成,天也蒙蒙亮了。公交车还未开出,苗典武决定跟团队成员一起送老师回家。从学院到原襄轴,3公里的路程用了整整1个小时,他们太疲倦了!

虽然破障钳斩破大奖,苗典武却说,他最得意的作品其实是最下面的三脚架。制作三脚架所有的材料是他在废品回收站花320元淘回来的。三脚架底座是用废旧沙发下面的万向轮连接的,能够向不同方向倾斜、旋转,便于向评委展示作品。决赛现场,这个三脚架因美观的外形、独特的创意,吸引了评委们的眼球。甚至让他们一度以为三脚架是参赛作品。

破障钳撬开大公司的门

指导老师张国豪评价苗典武是“心灵手巧的大男生”。张国豪说,第一代产品光设计初稿就换了6次,每次都由苗典武设计,又被他自己推翻。产品从第一代的23斤,到第二代的18斤,再到第三代的15斤,看似轻了几斤,其实要考虑强度、外观造型等诸多因素,每次苗典武都是主动想办法去克服各种困难。破障钳有20多个零件,苗典武只要10多分钟就可组装完成。

以前总觉得我们高职生不行,没有竞争力。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了,我们并不差!”苗典武说,设计制作破障钳的过程让他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更自信了。

目前,破障钳已获国家专利,苗典武也凭借破障钳进入中日合资企业中日龙(襄阳)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一名技术研发人员。

      相关链接:首届湖北职教之星评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