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自己花钱挤大医院 "分级诊疗"武汉市民不买账

31.10.2014  11:34

  武汉晨报报道(记者黎清)“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近日,湖北省卫计委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关于湖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于10月起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实施分级接诊。

  目前,武汉市汉阳区等28个县(市、区)已率先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将通过差异化,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起付标准、医疗服务价格,引导患者分流就诊。这一做法究竟能否让大多数患者选择“小病进社区,大病分级转诊”,进而有效缓解大医院现有的诊疗压力?  

    什么是“分级诊疗”?

    官方的书面说法是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对不少患者来说, “分级诊疗”还是很陌生。

    简单地说,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该进大医院还是小医院。

    湖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制定了首批12个专科113种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对常见疾病在不同级别医院的诊疗与转诊指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界定,主要是供全省各地制定当地常见疾病分级诊疗目录时参考。

    据介绍,12个专科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肾脏疾病、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儿科、常见精神疾病、康复医学科、眼科、皮肤科等。对于其中的113种常见疾病,指南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分级诊疗指导性建议。

    市民还是习惯上大医院

    毫无疑问,分级诊疗能缓解大医院的诊治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但对于如何实行这一制度,公众有不少疑问。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正在大医院就诊的患者,有九成表示有病还是习惯性上大医院,有两位则是就近就医。

    土家族姑娘小臻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昨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看病。她坦言:有一次误诊,再也不敢进小医院。

    原来,当年还在读书的她因为喉咙疼,就近到一家小医院就诊,花了1000多元,没效果,她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有声带息肉,一个小手术,小臻的喉咙彻底不疼了。从此,她只“迷信”大医院。

    市民姚先生也担心,基层医生是否能够准确诊断病情病因?一些大病起初的症状跟普通感冒发烧症状无异,经历几级转诊而耽误治疗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