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热播 湖北省博物馆“芈”字鼎最火

10.02.2016  19:40

图为:曾侯作季汤芈鼎上的文字

图为:“”字铭文拓片(红圈为芈字)

  昨日,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

  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而在发掘的青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很多小国家的名称,专家表示这印证了当时“八百诸侯”的说法。

  “”字鼎首次亮相

  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墓地,于2014年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近年来我省考古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曾国考古为学术界所瞩目。

  古装大戏《芈月传》热播,让十分生僻的“”字被大众知晓。有趣的是,在郭家庙中也发掘了一尊带有“”字的鼎,也在此次展出之中。这件“曾侯作季汤芈鼎”高约20厘米,直径25厘米。鼎内侧刻有三排铭文,因历史久远已经残缺了。经过考古人员翻译,残留的铭文为:“曾侯作季…汤彌(羋)媵…其永用…

  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告诉记者,根据这段话推断,其中“”寓为排名“老三”;“”为名;“”为姓。大意就是一个叫芈汤的三女儿出嫁。据此推断,这个鼎很有可能是楚国与曾国联姻的物证。

  为八百诸侯提供物证

  据了解,此次郭家庙出土大量青铜铭文器,不少文物上铭文中,出现多个小诸侯国的国别,如黄国、弦国、尼国、邓国等。方勤介绍,黄国、弦国、邓国等在历史上都有记载,此前也有发掘的文物印证,但尼国却是首次发现,在文献中也暂未发现有记载。

  据介绍,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可到了春秋末期只剩近百。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表示,在八百路诸侯中,大多数是小国诸侯,这次曾国文物出土,为当时“诸侯八百”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物证。

  发现最早的鎏金工艺

  此次展览选取的都是郭家庙墓地发掘的精品文物,包括青铜鼎、青铜铃、兽面玉佩、铜戈等。记者看到,一对虎形金饰十分显眼,这对金饰长12.4厘米,2015年出土于枣阳郭家庙曹门湾1号墓。经检测,含金量约87%。

  据悉,在出土这对金饰的墓地中,发现了大量金属饰件,这些文物采用了锤锻、模锻、冲孔等工艺,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采用这些工艺的实证。在虎形饰铜片的虎足和尾梢的钉孔(背面),属于冲孔工艺特征,在鎏金铜虎形饰尾部和腹部都有鎏金层,方勤介绍,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鎏金工艺。(文/记者李翌 通讯员曾攀 孙夏 图/记者严斯林)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楚天金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