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气象之馈赠

25.06.2014  10:35

     

      ——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适应气候馈赠的生存之道。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好吃、爱吃,也懂得吃,舌尖上尝遍了各种各样的饕餮大餐。而这些琳琅满目的食材,源于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中国不但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更是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与较长的气候跨度。为什么最甜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为什么水稻多产在南方,小麦多产在北方?这些口味不同的食材正是来自不同地区的独特气候的馈赠。
  “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吐鲁番盆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盆地气候特点,天气干旱,夏季酷热,降水很少,因此,日照充足,光热条件十分优越。充足的热量,赋予这里栽培葡萄的优越条件。葡萄成熟期一般为七月上旬至八月下旬,这时日照每天都能在10小时以上,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和营养的获取;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有利于葡萄的成熟,减少果肉中水分的比例,提高糖分的比例;早晚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减少养分损耗,利于糖分积累。
  此外,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也使得整个自治区的果品质量上佳,甚至远销国外。
  晋张华 《博物志》 说“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这说明,气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口味。
  在江南地区,气温较高,空气湿润,雨水充沛,日照时间短,为水稻的栽种和生长、成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环境;而北方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十分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形成了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的饮食习惯。
  内陆山区大陆性气候显著,赐予了人们野味和山珍,“棒打狍子瓢勺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描述的就是北大荒居民酷爱的野味。干旱气候区以牛羊等牲畜为食,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气候条件少有绿叶蔬菜生长,而更适合供牛羊吃食的草生长;另一方面是和湿润的气候区相比,在这里生长的牛羊肉少膻味,且牛奶、羊奶营养价值很高。
      青藏高原干燥而寒冷,牦牛与青稞,成了当地标志性物产。高寒气候启发了当地居民抵御严寒的智慧,那里的人们喜爱奶茶、奶酪、青稞酒和吃肉,高热量的食物能有效地驱散身体的寒意。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