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取消“15元盒饭不断供”,舆论关注的不止是价格

17.01.2017  00:32

   事件回放

  近日多名网友爆料称,乘坐高铁在饭点购买15元盒饭时,被餐车服务员告知此前“不断供”的15元盒饭“卖光了”。而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的“餐饮经营”中明确规定,高铁上“供应品种多样,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

  对此,有记者以旅客身份致电12306客服热线获悉,该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不再执行,“列车上可以卖15元套餐,也可以不卖,且15元套餐售完即止,中途不再补给。”也就是说,“15元盒饭”仍会供应,但并不保证数量,售完之后只能选择其他价格的套餐。

   各方观点

  支持者认为:

  既然铁总已经改企,自主定价似乎也无可厚非。多数舆论对此也颇为支持。

  正如网友“醋葫芦_玉楼春”所说,“原则上高铁上的40块钱盒饭不算贵,在酒店一碟咸菜要40也没见几个人喊贵,本身就不盈利,总不能什么事上都赔钱,另外高铁有效的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旅客嫌贵完完全全可以到家再吃,反正中间的时间也不是长很多”。

  网友“默默不再回首2011”表示:“你有供不供的规定,我有吃不吃的选择。其实这是市场规律,没什么可争论的。坐高铁不是在家里,高铁餐饮其实只是备餐,不是必需。”网友“火火狐狸2012”也认为:“现在大家消费水准都比较高,餐品食用也是多种多样,各价位不等有多种选择也是科学的。

  有媒体认为,高铁取消“15元盒饭不断供”做得对。“社会上的餐馆定价都是放开的,高铁上的食品也是自由购买,当然也该实行自主定价,随行就市。再说,形势是随时变化的,如果社会物价涨了,盒饭成本上升了,强求“15元盒饭不断供”会怎么样?高铁餐车必然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并不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

   反对者认为:

  即便中国铁路已经转企,也不妨碍它的公益属性。毕竟“”字当头,不能一切向“”看。

  网友“玉树临风_wjh”表示,“坐高铁的绝大多数是百姓,以少部分人的需求来作为不做的理由就太牵强,关键是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了脑后。这是最值得担忧的!

  “不再对某一餐食品种价格做硬性规定,看起来更灵活,也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在垄断或半垄断经营的环境下,规定高铁上‘15元盒饭’不断供,看似有点计划经济,其实有一定合理性。”《新京报》在社论中表示,保证“15元盒饭”不断供,至少可以保证那些有需求的低消费群体有的可选。如果这个规定以后都不再执行,在缺乏竞争和选择空间的情况下,低价盒饭会不会在高铁上绝迹?

   舆论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今年春运13日正式拉开帷幕,高铁盒饭问题却再次“抢占头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那么,关于“高铁15元盒饭”,舆论究竟关注的是什么?

  对价格的关注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又不止是价格的问题。舆论其实更关注背后的定价逻辑,以及高铁的“服务意识”。

  去年春运期间铁总还在为努力保证“15元盒饭不断供”而努力,今年情形却突然变了,“15元盒饭不断供”这一规定突然被取消,事先没有任何通知,也未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一个多年实行的规范说变就变,是否符合程序合理要求,而“应该有”的15元餐食是否真的会有?质量又如何?这些问题,铁总在回应中都没有触及。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现在出现这么多的质疑声,也是与实施规定前没有进行民调的结果,所以总是有质疑也是正常的。

  如果在“15元盒饭不断供”是否取消这一问题上,铁总能多征求一下民众的意见,当网友质疑时,能够给出充分并且客观的理由和依据,类似的争议或许会少很多。其实,除了价格,公众更加难以接受的或许是难吃的盒饭和相关部门办事的态度和方法。

  (本文综合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