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诞生首个自产自销农产品“连坐式”安全监管点

26.12.2014  17:43

  12月25日,清晨的点军区朱市街社区郭家岭种植区,缭绕在连片蔬菜大棚架上的浓雾尚未完全散去,芹菜、莴笋的长势喜人。宜昌市农业局副局长徐烨站在田头,拿起话筒向前来参加全市城郊自产自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制”监管试点工作推进会的代表们介绍情况。村民们三三两两聚集,也加入到聆听的队伍当中。

  在此之前,他们只是隐约知晓,自己参与的“三制”监管能让买家更为放心,却不知道,因为这件事,大家瞬间就成了中国力保“舌尖上安全”最“”的一群菜农。

   三制监管”核心在农户联保协议制

  宜昌的“三制监管”试点始于今年11月7日,其初衷就是为进一步保障自产自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徐烨的阐述中,“三制监管”包含农户承诺制,农户联保协议制,区、街道、社区监管责任制三个层面。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又集中在农户联保协议制上。

  “种菜的村民们5人一组,负责沟通联络的组员担当小组长。因为大家都签订了农产品质量承诺书,倘若蔬菜在检测中发现问题,5个人都要担责,而如果蔬菜流通到市场上发现问题,那区、街道、社区这一层面也摆脱不了干系。”徐烨这样解释,他把这种监管默认为“连坐”。

  连坐,绝大多数时候都带有贬义性质。在与会人员看来,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产品生产之源把关,“连坐”式的监管更具破冰的意义。“事实上,在美国、日本等食品安全大国,它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实行的也是‘连坐’——农产品生产区域认证,倘若某一处农产品出了问题,整个区域的农产品都会被列入不信任的‘黑名单’。”徐烨说。

   试行一个月,争议中前行

  无论是在场的朱市街社区干部还是本地村民,提起郭家岭,都充满着对这个宜昌老牌蔬菜种植基地的自豪感。在这里,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多达163户,占到总户数的九成以上。自1981年引入大棚种植以来,该村一直是点军区最靠近主城区的蔬菜基地。

  “郭家岭的菜好,现在做这件事,等于免费给我们打广告。”对“三制监管”试点一事抱积极支持态度的村民罗世梅说。她告诉记者,有些地方的菜农,会把刚打完农药的菜装到篮子里,再到水里过滤一下就拿到市场上去卖。“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规矩是打完农药后,一定要等到一周药效过了再卖到城里。

  村民郭大刚是28个农户联保小组中的一名小组长,在试点开始的数天里,他往返于几个组员家中,一起想办法提高蔬菜质量。在他看来,单枪匹马进城零散卖菜基本成了“过去时”,目前,郭家岭片区有3个蔬菜收购点负责收购村民的菜,由他们联络物流公司以大宗物品的形式“”到城里去出售已是主流。“这要求我们更好地把好蔬菜质量关。

  针对农产品“三制监管”试点,村民代圣梅坦言,种菜、卖菜都是凭良心的事,自己可以保证卖到市场的菜就是自家吃的菜。大家都是一个地儿的人,想要自己管到别人家的菜园子里去,不合适……

  一个月来,村民们对“三制监管”试点的看法,也在起变化。

  “郭家岭村六组,郭大顺,2014年12月9日,抽检50公斤大白菜,样品状态正常。”“马夏复合肥 2袋 ,2014年 11月 8日,记录人:邹云权”……一本本农户承诺书、农事记录本、蔬菜检验报告,包括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开会讨论的记录,无不昭示着村民们对自产自销农产品“三制监管”逐渐增长的热情。

   从源头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5月6日,市农业局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移交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分职能,从此,农业部门增加了对农产品储运环节的监管,减掉了市场环节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问题,从生产源头解决才是破题的根本。”市农业局农安办主任胡盛新表示。

  此后,市农业部门把监管重心逐步转移到生产基地上,以期通过改善农业产地生产环境,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继续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5月份以来,一系列探索畜禽屠宰环节、农产品储运环节的监管措施和途径,在重点时段、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加大生产基地的抽检密度和频次,确保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行动持续展开。

  自产自销农产品“三制监管”试点无疑是其中最惹人瞩目的,全省、全国都没有可复制的先例。“郭家岭的试点就是要达到一种效果,今后市民买菜,只要听说是产自那里的,就会感到放心。”徐烨告诉记者,在郭家岭试点的基础上,自产自销农产品“三制监管”将在全市铺开,力争每一个县市区都树起典型,缓解部分乡镇没有农产品质安员的困难局面。记者 赵巍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