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扶贫无盲区,对症需精准。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郧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51万人民展开了一场郧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让任何一位残疾人掉队——这更是党委和政府对全体残疾人的庄重承诺。
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郧西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利用全县残疾人基础数据,组织开展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监管”为核心的精准扶贫,通过量体裁衣、精准滴灌,切实做到“困难残疾人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各项政策和项目真正落实到每一名有需要的残疾人身上。
精准识别:全面摸底找准扶贫靶向
郧西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保护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至2014年底,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万户14.46万人,84个重点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34%。在这个庞大人群之中残疾人群体生产生活状况如何?究竟需要哪些帮扶?郧西县委、县政府用脚步 “丈量”郧西每一个乡镇的每一个村,摸清全县残疾人的真实信息。
我县制订《郧西县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绘制扶贫脱贫路线图,明确脱贫攻坚进度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脱贫销号,确保如期完成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
盲目帮扶,可能事倍功半,并不能解决残疾人群体的实际困难。如何真正帮助残疾人群体解决困难、摆脱贫困?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真正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全面掌握他们的需求。为此,该县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全县826个党组织、286名村第一书记分别与上级党组织签订军令状,全体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包联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县残疾人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生产生活状况和救助等基础情况。
通过摸排,该县共有残疾群众4.7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5600人,10647个残疾人家庭被列入精准扶贫范围。
全面扶持:政策兜底补齐脱贫短板
郧西县委、县政府充分整合政策资源,让每个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均享受相应的政策,补齐脱贫短板。
扎实推进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本着优先纳入、应保尽保的原则,将11000余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生活仍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家庭,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20%比例,增发补助金;对低保家庭中困难残疾人给予每月50元的生活补贴,对一、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每月给予100元的护理补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项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实现应补尽补。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对12000余名重度残疾人,由县财政为其代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个人缴纳部分;取消低保对象中残疾人大病住院报销的起付线,提高大病住院报销比例;筹措资金300余万元落实重度精神病患者监控责任以奖代补政策;为200余名精神病人提供免费服药救助,最低限度降低精神病人家庭医疗负担;对残疾人安装假肢、适配助听器、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全面实行补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由于重度残疾人的个体需求及参保状态各有不同,为落实好资助政策,该县残联组成专班深入残疾人家中,问需、问计、问效。该县还开发应用了重度残疾人资助参保的专门管理程序,方便残疾人便捷办理参保手续。
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对居住危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郧西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摸排,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全县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残疾人家庭2230户,目前已有1100余户住进了保障房和安置房。此外,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出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整合资源:技能培训增强发展能力
为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郧西县委、县政府对残疾人就业意愿进行全面调查,系统分析技术需求,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全面整合培训资源,个性化安排培训课程,帮助有就业和创业愿望的残疾人掌握生产技能。
我县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人员深入乡镇(场、区),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100多期,1600多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利用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县职业技术学校、民生职业技术学校、天河电商城等阵地,对残疾人进行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熟食加工等技能培训,全县累计有900多名残疾人参训并考试合格,100多人取得初级职称。
涧池乡下营村组织近百名残疾青年参加电子商务培训,动员 “淘宝村”成功人士对残疾人进行 “一对一”帮扶,为残疾人传授市场营销技巧,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该县残疾青年王伦兴通过学习,顺利从事农特产品和绿松石销售,还开了一家手机配件销售实体店,顺利实现就业脱贫。土门镇平原村残疾青年杨世金参加培训班后,掌握了秸秆青储和黄牛养殖技术,养殖秦巴黄牛7头,一举摆脱了贫困。
郧西特校和县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超过2000人次,大批残疾人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提升了就业能力。通过实施残疾人手工艺品商品化工程,帮助残疾人学习掌握刺绣、竹编、雕刻等传统手工技艺,实现集体创业或在家就业。
产业带动:全民创业助推残疾人就业
我县先后整合项目资金400余万元支持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意见》。所有企业、市场经营主体除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外,凡辐射带动30名以上残疾人发展产业,或帮助10名以上残疾人实现就业脱贫的,授予其“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称号,并给予2万元资金奖励。
如今,全县已有1000余名贫困残疾人通过市场主体带动和扶持,成功实现就业或发展产业。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计算机组装第一名获得者李荣田载誉归来后,该县整合资金10余万元,帮助他开了一家集销售、维修、培训于一体的电脑店。如今,李荣田的自强科技电脑店已吸纳3名残疾人就业。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品牌基地——观音镇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对残疾人免费提供食宿,免费传授技术,免费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吸纳30余名残疾人常年在合作社从事扫帚、拖把加工,带动全县5个乡镇、800余户残疾人发展铁扫帚产业。
同时,我县还探索龙头拉动、抱团发展的残疾人互助模式,有效带动劳动能力弱、生产增收难的残疾人增收致富。香口乡胡岭村残疾人陈家主创办的生猪养殖场年饲养生猪达到1000余头,2016年实现纯收入80余万元,还成立了残疾人自强互助社,实行“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带动全村37名残疾人实现脱贫。
教育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想从源头上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就不能让残疾孩子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郧西县委、县政府对建档立卡的残疾人子女,学前教育阶段,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补助1250元生活费;高中阶段,每生每年补助2500元助学金。对考取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的残疾大学生除按国家现行政策落实补贴外,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典范,激励残疾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志脱贫。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扎实开展“最美残疾人”评选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进行公开表彰,积极传递正能量,进一步调动残疾人创业热情。关防乡残疾人郝丰元、香口乡残疾青年杨世金多次拒绝社会救助,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发展养殖业,顺利实现脱贫,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6年度精准扶贫工作十大模范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