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脱贫曲 ——恩施州检察院“三万”工作队入户走访办实事

16.03.2016  18:26

  本网讯(通讯员 谢鸿娥)一场不期而遇的倒春寒带来的恶劣天气并没有阻挡恩施州检察院“三万”工作队的步伐。3月14日是大木村易地搬迁户意愿调查的情况汇总时间,州检察院“三万”工作队不放心汇总的搬迁户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和拟定搬迁地址的情况,决定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对几户重点户核查落实。3月12日早晨,工作队成员代成军、喻建平与该村委会干部阳家猛、胡照桃一行驱车前往板桥镇大木村土河坝组。 

  脱贫之路依旧艰难 

  大木村山高人稀,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这里的初春仍旧十分寒冷。汽车行驶约四十分钟后便无法前行,工作队成员只能步行翻过一道山梁到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李安太家、李俊邦家、李成邦的家去。走了一截陡峭的满是黄泥的乡村小路,穿过厚厚的几乎看不见小路的山林,终于到了李俊邦的家。年久失修的木质结构的房屋遮挡不住瑟瑟寒风,哪怕家里烧了火炉子仍然不会让人觉得多暖和。这类危房是易地搬迁的重点,工作队员拍照留存之后开始详细讲解易地搬迁政策,着重强调了搬迁补贴费用标准、具体搬迁地点等村民关心的问题。很快,李俊邦就同意在《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上签字。但是他没有上过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这样的文件是需要当事人自己亲手签字的。工作队队员喻建平便翻出一夜空白的纸将李俊邦的名字一笔一划写在上面,再让他本人照着抄写。填写完各类文件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工作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 

  村民周文俊一家在工作队提出异地搬迁政策的时候就说不准备在集中点修房子,第一个原因是觉得离自己的山田都比较远,第二也是害怕还需要自己出钱出力。工作队员拿出具体实例,对搬迁政策进行详细讲解,帮助他们分析利弊。队长代成军恳切地说“要是我是你,我就同意了。国家有这样的政策,你也登记过,为什么要错过这样的机会呢!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政策还很难说。你觉得山田远了,相比那些从更远的地方搬到集中点的人家,你们的条件好了太多。”工作队员的一番话打动了周文俊,他在《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签了字。在离去的路上,代成军叹了口气说:“我们的工作还很艰难,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落后。” 

   

图为在村民周文俊家采集资料

   

图为在李俊邦家采集资料

个人努力到集体发力 

  万正龙家是喻建平结对帮扶的2016年预脱贫户。这天工作队专程去万正龙家了解情况。到了他家,问起他最近的身体状况,他便拿出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开的一袋子药,听他妻子高桂香说“花了两千多块钱”。万正龙的病历卡上写了满满一段“由乙肝转为肝硬化……”用他妻子高桂香的话说“全身都是病”。这样的病人基本丧失了劳动力,万正龙一家脱贫成了很大的问题。听说高桂香准备种植药材却苦于没钱买肥料,工作队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便承诺利用扶贫款为其购买肥料。 

  万正龙的弟弟万正兵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今年才回来。他以前的老房子已经坍塌,户口也不在本地,自己也身患重病还在吃药,吃住一直都在哥哥家……种种情况对于想要脱贫的万家兄弟不啻于另外一个大大的负担。工作队便问清楚了万正兵的具体情况,承诺帮忙想办法处理这件事。回去之前喻建平嘱咐万正兵不要再干体力活,还专门绕路去拍了万正兵塌掉的老房子准备用作资料帮其争取政策优惠。“虽然他不是我的帮扶对象,但是我能帮多少还是要帮多少。”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在国家大的扶贫环境下,在所有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之下,脱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