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挖出“贫根”植入产业 精准脱贫

23.11.2015  11:51
mediaplayer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求用五年时间彻底实现最后7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难度最大的攻坚阶段。本台从今天开始,推出四集系列报道【脱贫攻坚进行时】,将从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等几个方面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今天播出第一集《挖出“贫根”植入产业 精准脱贫》。

  陕西省宜川县昝家山村的移民新村刚刚建成,村里的斗鼓合作社也紧跟着成立了。

  袁金刚说,斗鼓是祖辈上传下来的民俗,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敲一敲。而居住在十年九旱的黄河沿岸,各家各户的几亩薄地收成都不好,往日里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长了,这里成了全国最贫困的革命老区。

  宜川县盯住革命老区、壶口瀑布的旅游资源,带动山沟里的贫困农民来到黄河岸边新建起移民旅游新村。国家补贴五万,贴息贷款五万,政府还免费通水电,铺新路,帮着大伙儿成立了农家乐合作社。斗鼓声声,引来了游客,也敲响了脱贫的节奏。

  困扰人们脱贫的“贫根”还有哪些?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摸底调查:目前,全国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为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而这些贫困农民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增收的产业。

  找准了“贫根”,才能精准发力。在河南的伏牛山区,过去郜寨村的1200亩土地,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分散种植,效益低下。村里瞄准国家政策,将分散的土地流转给农业开发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村民除了每年每亩有900斤小麦的地租收入之外,还能到开发公司的企业挣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