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人能力全面 六成老人选择“养女防老”

28.11.2015  10:23

记者喻莉 谢冰林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句描写女性能力的句子,被大家广泛应用,这句话也是当今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力全面的写照。

昨天,记者进入多个社区,随机调查了80个家庭,发现六成老人都选择了“养女防老”。而选择女儿的原因则是:女儿的能力相对儿子更加全面些,老人爱多面手的女儿。

调查:六成老人选择“养女防老”

昨天,记者在洪山区、武昌区、江汉区等区的6个社区,随机调查了80户家庭,发现如今老人养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随儿女居住;一种是单独居住,儿女前来照顾。

80个家庭中,32家的老人选择了与儿女居住,其中17家的老人选择由儿子养老,这其中又有6家的老人还是由女儿负责照顾。另外,15家的老人选择由女儿养老。

单独居住的48位老人中,28位是女儿负责照顾。如此算来,80个家庭,有49位老人是由女儿在照顾,占61.25%。

对于为何会选择女儿养老,老人们都称,女儿能力更加全面,工作和生活是全面手,更加讨老人喜爱。

女儿照顾母亲更方便

南航小区的李女士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2007年,她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一个人生活。子女为老人请了个保姆,给老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老人身体大不如前,之前还能拄着拐杖下楼,现在只能在家坐着,实在要出门也只能依靠轮椅。

李女士说,老人有一个习惯,凡是涉及个人卫生的事情,不允许钟点工插手。这样一来,老人洗澡、起夜都特别不方便。眼见母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李女士和哥哥、姐姐商量,将老人轮流接到家里照顾。

可是母亲住在哥哥家不久,李女士发现母亲心情似乎有些不好。原来哥哥每天除了问她身体好不好,基本聊不起来。

李女士说,最后和姐姐商量后,老人就由她们两姐妹照顾,而且帮老人洗澡还是得女儿来。

“每天陪妈妈聊聊天,拉拉家常,老人心情也好多了。”李女士说,儿子毕竟没有女儿细心和耐心,照顾老人的事儿,还是得女儿来。

时代不同,女儿为父母养老成气候

“时代不一样,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发生了变化。”45岁的王女士说起“养女防老”感触颇深。

王女士是仙桃人,她小时候常常被灌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她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个堂姐,因为与丈夫闹矛盾,想回娘家过年,结果大年三十那天,被娘家人“赶回”了婆家。

而现在,这些观念和规矩都已经被打破。如今,王女士把父母接到身边,悉心照料两位老人。

王女士说,父母身体不好,两个哥哥远在外地,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把二老接到身边照顾。“时代不同了,老人和女儿一起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气候。”

女儿能力全面,老人更放心

家住解放路521号的范女士说,她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父亲去世多年,母亲独居,母亲很少找儿女帮忙。去年,母亲摔伤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都争着给她养老。经过很长时间考察,母亲最终选择到她家去养老。

“老人更爱全面手。”范女士坦言,她母亲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哥哥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很孝顺,经常会抽空看望母亲。可是做饭以及做家务这些事上,母亲有点不放心。而她工作相对稳定,做家务头头是道,母亲这才选择了她。平时,她有空也会带着母亲出门走走,老人现在在她家住惯了,也不愿意离开了。

社区:武汉女人很能干,老人多偏爱

武昌西城壕社区主任刘宇说,该社区是老社区,老人会比其他社区稍多一点,有1000多位老人。

这些老人中,绝大多数选择单独居住,少部分老人选择与儿女同住。社区入户调查时发现,由女儿照顾老人的比较多一些,特别是单独居住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女儿过来照顾。

刘宇说,武汉女人很能干,有一股“不服周”的性格,什么事都想做得更好。工作上她们与男性相当,而在日常照料与情感交流方面女性会比男性强,所以更多的老人会选择女儿养老。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