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工会组织大有可为

08.08.2017  17:53

对健康认知不够,职业危害治理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焦点关注】“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上下贯通的组织网络、伸展至社区的职工帮扶中心、遍布全国的工人疗休养院等,让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健康权益上大有可为

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编者按: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长久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传统的职业病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发职业病特别是新发尘肺病报告数仍呈上升趋势。

此外,随着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职业病危害陆续出现,职业病危害辨识和治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于不少劳动者而言,从职业病认定到损害赔偿的维权之路仍然不够通畅。

尽管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投入不断加大,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但现实告诉我们,系统而科学的职工健康管理亟待提上日程,这其中,工会组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强化督导评估,职工健康管理方面的保障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5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及医疗福利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员工测试年龄平均比真实年龄老5.7岁,近六成人员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同时,我国企业和员工不善于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查出疾病或健康指标不正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职工突发危重疾病情况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发,实现国民健康长寿,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职工健康管理不能缺席。如何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推动职工健康管理发展,在日前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举办的“健康中国·职工先行”职工健康管理论坛上成为热议话题。

健康中国,职工先行

“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与会专家发出了共同呼声。

目前,全国职工总数已超过3.5亿人,而职工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过劳死、压力肥、职业病,时时困扰着职场人群,而在一些工矿企业,危及生命的安全生产事故仍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煤炭、建筑等行业,职工的生命和健康权益不时受到侵害。仅以尘肺病为例,截至2015年,全国累计报告病例超80万例,并且每年仍以近3万例的速度递增。

另据世界健康组织调查显示,全球共有35%~45%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职业危害。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为长期在危险有毒害的环境中工作而诱发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导致死亡。

更需引起重视的是,健康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早在2012年,我国疾病经济负担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3%。健康问题往往直接导致职工家庭贫困、生活困难。截至2016年末,全国工会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有345.58万户,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37.5%。

职工健康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研究员李朝林指出,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有待发展。

全总研究室副主任王娇萍认为,健康促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理论指导、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虽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绘就了健康中国蓝图,但这些规划、蓝图要转化成实际成果,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首先,对健康认知不足。调查表明,职工出现健康问题,固然有年龄、遗传等内在因素,也有工作压力、家庭条件、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外部因素,但职工本人缺少科学认知,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是最主要因素。

其次,职工权益受侵害现象仍不少见。一是职工休息休假权难以有效落实,大多数企业职工每天工作时间超8小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带薪休假更是很难落实;二是部分职工劳动卫生状况较差,很多用人单位职工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改善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少厂矿一定程度存在高温、高湿、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加上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职工患职业病风险较大;三是工作压力大,不少企业随意提高劳动定额和劳动强度,工人难以正常休息。

此外,职业危害治理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不到位,加大了职工健康风险。由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普遍存在社保未缴费、不足额缴费等现象,职工医疗支出负担较重。

维护职工健康,工会大有可为

“在职工的诸多权益中,生命权和健康权是第一位的。”王娇萍认为,对于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天职的工会组织来说,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当为切实履职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总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指出,工会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上下贯通的工会组织网络、已经伸展到社区的职工帮扶中心、遍布全国的工人疗休养院以及产业工会所联系的广大职工队伍等。

“如果能在工人疗休养院中更多注入一些医疗资源、健康服务项目、健康培训内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世平认为。

截至2012年,全国工会共有工人疗养院127家,其中劳模疗休养基地36家,接待职工疗休养270万人(次),其中劳模和先进生产者20万人(次);有30多家疗休养院建立了体检中心,15家疗休养院取得了国家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初步形成了劳模基地、职工体检、工伤康复为特色的三大品牌。

“现代生活方式的急速转变,青年职工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的快速成长等,给工人疗休养院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 全总书记处原书记李滨生认为,职工疗休养事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其改革思路和发展模式需要体现这一双重属性,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坚持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的统一。

“职工健康管理,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认为,在职工健康管理方面,工会大有可为,各级工会组织当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着力,监督企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保证职工正常休息休假,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坚决遏制各种侵害职工劳动权益的问题发生,从源头上减少引发职工健康问题的工作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