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乞讨会成为地铁的顽疾吗?

17.06.2015  11:49

  上周,《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地铁部门开始对乞讨、卖艺等不文明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426名持证地铁执法队员公开亮相。在此之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过类似行为的治理。

  武汉地铁“乞讨一族”的过分行为,已经让一些乘客忍无可忍。就在上个月,市民唐女士在微博上发了一组武汉地铁2号线上女乞讨者对男乘客“上下其手”的照片。“不给钱,就摸胸、搂腰。”唐女士愤怒地表示:这样乞讨真是令人厌恶!该新闻立刻成了热门话题。

  现在有专门的人来管,的确是个好事情,乘客不至于面对不文明行为甚至侵犯举动手足无措。不过地铁执法者并不是警察,面对无赖乞讨到底能有多大执法权还很难说,最多只能制止和劝离。若想要罚款,我想这些打算上车讨钱的人应该是不会随身准备钱包的。

  一位记者曾在《管理办法》施行第二天去地铁上探访。他在一辆从江汉路开往光谷方向的地铁上看见一对中年男女卖艺讨钱,当二人在中南路下车时,执法人员都尚未现身。随后他再次和这两名卖艺者相遇,车控室的人发现情况后也出来追赶,但最后却被甩掉。这大概暗示了一个普遍的结果:打击“职业乞讨”,官方主动监管很重要,不过也很容易被躲过。

  近期有个新闻说,上海一民警在地铁巡查时遭乞讨人员耻笑。该乞讨者自称一天“收入670元”,小民警没资格管他。上海地铁2012年发布过一张“乞讨排行榜”,对常在地铁中乞讨的人进行了排名,22岁的残疾人何某以309次位居第一,88岁的安徽人陈老太以302次名列第二。当地统计,每年7月底到10月初,正是地铁乞讨高峰期。于是他们开发了微信举报模式,承诺收到微信5分钟内,民警会赶到相应车厢。

  北京的地铁执法者则通过建立乞讨者信息共享群来破解“游击战”。每位队员执法过程中发现乞讨者,就会将其信息发到群里,细致到发现的时间、地点、乞讨者的正面照。信息共享之后,慢慢找到他们行乞的规律,接着分而治之。

  南京和长沙也都专门搞过“乞讨治理月”,他们的主要办法就是罚款。南京规定最多罚100元,长沙规定最多罚200元。不过长沙的执法人员为了快速处理现场,一般只罚40元。可惜这个价位对乞讨者并无威慑作用,还经常出现“耍赖”的情况。

  所以减少地铁乞讨,除了要花心思玩这场“猫鼠游戏”,还得乘客们一起对这类行为“说不”。很多乞讨行为,看似无心,其实骚扰对象和讨要手法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我们要抵制的不是出于贫穷无奈的求助,而是利用善良人类心理弱点的欺骗。

  让欺骗和逼迫无利可图,无人可找,他们才会真正收敛。在车厢中,沉默和旁观往往是一致的。假如无法开口批评,至少也可以像唐女士那样给予曝光和举报。敢对不良风气说“”真的很重要,更可以感染其他人。(林坤)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