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国纸为锄耒墨为稼穑传承楚风古韵民间舞蹈

05.06.2015  17:38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4日电(记者方政军 通讯员帅瑜)75岁的蔡志国今年又要出版他的呕心沥血之作《谷城民族民间舞蹈集锦》一书了,这将是他在传承谷城民间文艺中推出的第二部著作。

    2010年1月,湖北省谷城县老文化工作者蔡志国自著的《楚风古韵》一书在北京出版,该书主要介绍的是谷城民歌、民间器乐曲。谷城民歌、民间器乐曲被蔡志国整理成书出版后,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佟文西赞誉道:“采撷谷城音乐瑰宝,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原武汉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主编史新民称赞道:“年逾七旬的蔡志国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他以炽热的艺术激情与丰富的田野工作,把几十年来搜集整理的宝贵资料,精心构思,科学分类,将零散的素材编辑成具有逻辑性、可读性和有重要价值的《楚风古韵》。

    早在1981年9月,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发出了编辑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通知。1987年,蔡志国开始主编谷城民间舞蹈集成,并对全县民间舞蹈蕴藏情况进行了普查。土生土长的蔡志国,多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跑遍了谷城的山山水水,对谷城民间音乐、舞蹈了如指掌,干起来尤其得心应手,第二年底就完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谷城资料卷》的编写工作。

    蔡志国精心研究了谷城的历史、地理、民风、民俗,重点选择了《高公喜神》、 《跳判》、 《水波浪儿》 和《端公舞》(其中《高公喜神》因属历史悠久的巫舞并保存的古朴、完整),受到省和国家文化部门专家的重视。经过专家们分门别类当面逐条询问以及多次认真地考证、 甄别,尤其是国家民舞编辑总部的严格终审,终于被选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 于1995年出版。

    2001年,蔡志国因年龄人虽退休,可他研究、整理谷城民歌、民间器乐曲的工作却一如既往地在认真地开展着。他在推出有关谷城民歌、民间器乐曲专著后,又立即投入到谷城民间舞蹈的研究与整理中。

    高难度的“民间舞蹈集成”,真正是要集舞蹈、音乐、文字、美术、摄影(像)于一体,不仅要进行艰苦的实地调查,还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的确是一项拓荒性的工程。蔡志国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拼搏精神,来做好谷城民间舞蹈的研究与整理。

    谷城民间舞蹈深深根植于祖祖辈辈的谷城人民群众之中,反映着百姓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是由人民群众在漫长岁月中创作形成并传承的舞蹈,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蔡志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经艰苦细致地调查,又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与考证,汇总出流传在谷城的民间舞蹈有40多种,如节庆舞、礼俗舞、祭祀舞、巫舞等,每个品种中又有多种分类,品种与数量之多居湖北之冠。

    蔡志国在研究这些民间舞蹈中,除已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搜集和整理外,更重要的是在升华到理论上还要做大量的研究。有一些可以查阅资料参考,而有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民舞连丁点资料也没有,这就需要蔡志国自己去挖掘和研判。于是,他迎难而上,不畏年老体衰,不畏严寒酷暑,日夜撰著,最终拿出了准确无误的结论性的学术成果。

    《谷城县民族民间舞蹈集锦》介绍的民间舞蹈,有的是蔡志国亲自参加调查过,有的是他观看过,在多年的采风问俗中而形成的珍贵的原始记录。在撰著中他发现,有的舞蹈已难以恢复了,如巫舞、宗教舞等,那是先人们畏惧神灵在祭祀和崇拜中产生的歌颂或求助神灵的行为,那些各种各样的娱神活动内容确实丰富得很,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之口口相传已无后人喜爱或展示或记载,时至今日大都失去了其原始内涵,只有其中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都是纯粹的名为娱神实为娱人的歌舞仍可借鉴发挥。如《对花儿》一曲,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有的舞蹈如《玩外坛》、《跳判》、《迎神舞》还是可以复制的,相当数量的节奏可能已被人们忘却,已有濒临失传或绝迹的危险。为此,蔡志国越发感到编著这样一本史料性的书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蔡志国以惊人的毅力利用退休后的岁月从事着他所热爱的民间文艺,岁寒不改,矢志不渝,纸为锄耒,墨为稼穑,终于梦想成真。现在,《谷城县民族民间舞蹈集锦》一书已基本成型。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万无一失,更为有利于后人传承,蔡志国又特请省、市专家学者们正在作最后的把关审定。人们说,这是谷城有史以来第一部记录民间舞蹈翔实的专著,对后人研究谷城、乃至研究鄂西北民间舞蹈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