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推进学生自育工作

07.04.2015  18:41

      编者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校的工作重点,领导重视、全校参与、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4月1日,全校“学生自育工程”推进会暨2015年学生干部大会在校召开。全校学生政工干部和学生代表在6个分会场进行了经验交流和集中研讨。本网派出6路记者全程参与,从会场传递好声音、传播好做法。
      编者将从思想引领、典型激励、志愿服务、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对部分学院和学生组织的优秀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希望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自育工程”不断向前推进。

 

思想引领

  党性砺炼进课堂
  商学院以该院党建品牌项目“党性砺炼工程”为依托,成立党性砺炼宣讲团。组织宣讲团走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章学习小组、形势政策课等开展情景教学,举行党性砺炼宣讲团汇报大会,编撰完成以宣讲团成员先进事迹为内容的《党性的光辉》学习手册。

  打造学生自育“微”课堂
  新闻传播学院发挥微博的沟通互动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形象宣传功能和舆情监督功能,打造微平台,开辟“新传家园”、“新传学堂”、“新传贴士”等专题板块,占领思想引领新高地;探索微功能、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专题、微投票,拓宽学生参与新途径;打造微团队,增强学生发展驱动力;提升微能力,展现自育探索新成效。

  自育工作 感恩先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索和实践基地”,将自育融入到感恩教育当中,相继开展“感恩长辈,重阳寄孝”征文活动、“给母校说一句感谢的话”征集及宣传活动、“我和国旗合个影”等爱国活动。该院还设置义务服务岗,为学生提供一个为集体和他人奉献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情感体验,实现感恩情感的不断升华。

 

典型激励
 

  把“同心兄弟”的正能量最大化
  “同心兄弟”爱心团体被《光明日报》、《武汉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并先后入选“荆楚楷模”和“湖北好人榜”,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哲学学院积极为爱心团体成员提供成长平台,并积极配合学校党委以“同心兄弟”为先进典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关于在全校开展向“同心兄弟”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校学生向“同心兄弟”学习。成立“同心兄弟”爱心服务队,凝练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精神,将爱心团体的正能量最大化。

  设立宿舍样板间
  外国语学院将“学生自育工程”和生活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在全院开展了以“小空间,大智慧”为主题的寝室设计大赛。学院特地选择普宿一女生寝室作为典型,设计“样板间”,并制作视频,展现整个改造过程,供其他寝室参考学习,鼓励学生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学生之间反响热烈。

   榜样力量促自育
  多个学院都在“榜样力量”上下功夫,开展朋辈教育工程。生科院举办“生科名人堂”,推出《励志与成长》读物,集中展示优秀学子的成长历程;教育学院开展“湖大好室友”评选,促进和谐寝室建设;物电学院评选励志之星、自育之星,用评比激励学生自强自立;计信学院开展“BOSS成长记”科技创新项目,选拔学生中科技创新人才。

 

志愿服务

  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为访问我校的海外学者或代表团提供翻译、引导等志愿服务,还为留学生提供义务家教,对他们进行汉语辅导。
历史文化学院志愿者根据专业特色,组织校史宣讲队进行校史宣讲,并为湖北省、武汉市博物馆义务讲解近百次。

  “结对帮扶”保持志愿服务长效性
  体育学院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该院志愿者成立“方俊明服务队”,对徐家棚街阳光家园残疾人、感动中国人物方俊明进行结对帮扶。随着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对方俊明的帮扶得以持续,三年来,服务队成员往返学校与方俊明家数百次。事迹受到了《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报道。
  数统学院也与紫阳街残联签订“共建志愿者志愿服务基地”的协议。学院志愿者到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占全院总人数的62%,覆盖90%的阳光家园托养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总时间为2875个小时,志愿服务坚持的时间长,覆盖的范围广。

  助学金获得者组建义工队
  秉承”感恩教育、服务校园、回报社会”的宗旨,2014年11月,在校自育委员会的组织下,我校首支资助生义工服务队组建成立。该支队伍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应善良”助学金获得者,经过近半年的发展,如今已有约50人申请加入服务队。服务队将根据成员自身情况,安排“定制”的服务队,从学业辅导、活动建议等方面提供帮助,不断充实服务内容。

 

日常管理
 

   班级管理实行量化评分
  商学院结合学院学生多、规模大的特点,从2013年起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地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量化考核评价。该制度涉及班级日常事务、班级学风建设、班级寝室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对课堂秩序、学习成绩、考试纪律、学科竞赛、学术研究和课外活动等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类评优工作相结合,为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寝室互评显成效
  通识教育学院在每周四早上对全院所有寝室进行全覆盖式的卫生检查,并于月底在曝光栏和光荣榜上公布检查结果,其中包括10个最差寝室和10个最优寝室的照片及对应信息。为确保检查达到实质性效果,让学生自觉做好寝室卫生,学生自发的拟定了男女生互查、寝室拍照在班级QQ群晒图、最差寝室表演节目等奖惩措施,让学生在自我设计中实现自我管理。

   “一室五导”平台打造全能学业导师
  文学院打造“教师导航”平台,开展“一室五导”活动。全院教师分为5个导师组,分别为学术科研导师组、教学技能导师组、就业创业导师组、社会实践导师组、文学创作导师组,教师每个月安排半个工作日的时间,在教师工作室里开展各小组指导工作,为学生答疑释惑,具体时间由院办进行登记排班。导师组除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文学创作,还带领学生进行学术科创立项。

  

  【学生自育工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我校自2012年起高举学生主体性教育旗帜,探索开展“学生自育工程”,并逐步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自育委员会,构建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后勤集团等单位和各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的协同联动机制。
  该工程恪守“以生为本”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六自三有”(思想自觉、人格自塑、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成长自发,有社会责任感、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从“完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和“推动自我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