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卖出“乡愁”味——罗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扶贫

16.12.2015  08:07

  板栗之乡、蚕桑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野生兰花之乡……一个个美名,让罗田闻名全国。

  然而,因地处山区,罗田长期面临特产大县卖不出特价、有高产量无高产出的困境。

  经过一番考察与思考,去年12月,罗田果断向浙江遂昌靠齐,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如今,一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网上“赶街”,推进平台减负

  罗田板栗多,但人工剥板栗又累又伤手,效率低。为解决这一困扰,沔水畈村电商服务站站长肖建文,试着从赶街网代购了一批板栗剥壳机,一举消除了全村人的烦恼。

  “没想到,点一下鼠标,就能送货上门。”带头购买剥壳机的余远辉告诉记者,如今他买什么,都来找肖建文,“便宜又方便!

  这种变化,罗田首个村级服务站站长罗华萍感受明显。她回忆,建站初期,很多人根本不懂网上“赶街”是什么;但现在,人们更习惯在请她代购后问一句:几时来拿货?

  罗田商务局局长徐有生介绍,与浙江遂网合作以来,该县正式确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电商发展思路。以县级运营中心为中心,打造300个以上“赶街”综合服务站和一个中转物流体系,形成一张纵横相连的三级电商服务网,方便农民“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以及网上缴费等服务。

  “可别小看这张网,它不仅破解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还实实在在为农民减了负增了收——农民网购一件商品,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至少20%不说,到手的物流成本最低只要2元。”徐有生说。

  一乡一品,激发网货增收

  针对板栗、甜柿等知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缺失、品质混乱等现象,罗田着手建立“一乡一品”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打造公共品牌,推动农产品上行进入市场。

  “要让每份农特产品都有‘故事’、有‘文化’、有‘乡愁’,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和分享罗田生态价值、健康理念。”县委书记汪柏坤、县长詹红运鲜明提出加大农特产品上行构想。

  为此,一个重点开发板栗、甜柿、茯苓、金银花、贡米等10多种最具罗田特色的农特产品计划出台;一个依托大自然公司和遂网专业团队,打造栗花香等12个品牌、218个品类农特产品的品牌标准化建设行动,在全县拉开。

  经过包装设计的红贡米,以前3000斤卖不出去,现在3万斤嫌少了。主产地大河岸镇花银岩村支部书记余科汉感叹,是电商给深山里的大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罗田县有关领导表示,照目前趋势,“十三五”末,仅网货增收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没有问题。

  扶贫网店,带动特殊群体

  连日来,白河庙镇长冲畈村村级服务站负责人明茜格外忙碌。

  三年前,还是大学生的明茜因一次意外,从6米高的山崖摔下,脊椎完全性损坏,每天以轮椅为伴。今年初,村级电商服务站在全县铺开。了解明茜情况后,商务部门主动帮其租门店、建服务站。9月15日,服务站开业运营,头一个月营业额就过了万。

  “如今,女儿的性格开朗了许多。”明茜妈妈赵移枝高兴地说。

  白莲河乡里半街村26岁小伙李政,4岁多患上小儿麻痹症。为了生活,他在家艰难地经营着一家小超市。今年9月,李政加入服务站。如今他已能熟练地为村民做各种赶街服务。

  罗田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35131”电商扶贫工程,即到2017年底,全县扶持开办300家扶贫网店,吸纳5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万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全县网络购销额突破10亿元;争取到2020年,全县三分之一以上贫困农户通过电商实现同步小康。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起一大批扶贫网店,150个村级扶贫网站与351户贫困户建立帮带关系;直接参与网上创业1877人,带动8000多人就业;前11个月实现网络交易额近2.5亿元。(郭习松 通讯员张朝珍 刘世明 林志伦)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