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传奇》武汉木偶20多年来再度排演大戏

13.10.2015  12:35

木偶剧《长袖舞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娟 通讯员赵慧)到归元寺数罗汉,是武汉长久流传的民间习俗。昨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宣布,根据归元寺五百罗汉中“沉思罗汉”传说改编的大型木偶剧《罗汉传奇》将正式投排,于2016年元旦期间首演。

  “沉思罗汉”即佛教中的罗牯罗尊者,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代表着智慧与行动。此次开排的《罗汉传奇》由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一级编剧陈俊改编创作,讲述了“沉思罗汉”小时候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善良的小和尚罗牯罗从小懂得鸟语,为了救助被国王射伤的鸟儿下山来到“弃老国”,帮助被遗弃的老人们重返家园的故事,以孝道贯穿全剧。这部戏邀请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一级导演马路执导,原中国木偶剧团一级演员谭志远担任木偶执导,舞美、灯光分别来自上海京剧院和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创作则由本土音乐人洪凯担纲。

  导演马路从小在武汉长大,对武汉的木偶演出并不陌生。他表示,“很多人提到木偶就觉得是给孩子看的,其实木偶并不是简单的‘小儿科’,它的历史比昆曲还长,在戏剧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现。”在《罗汉传奇》中,不仅将创造性地表现传统的木偶技艺,武汉人艺多年演出的木偶经典折子戏也将在剧中得到展示,全剧还将凸显武汉的地域特色,比如音乐会融入一些汉剧元素。“我平时最爱看美国动画片,喜欢年轻人的故事和色彩,希望这部戏不仅能做到让‘90后’、‘00后’喜欢,也能让走进剧场的家长有所收益。

  在发布会上,几代木偶演员同台亮相展示了《狮子舞》、《长袖》等经典段落。武汉人艺负责人田清泉介绍,武汉杖头木偶曾经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荆楚特色闻名全国,屡获大奖,但沉寂多年。《沉思罗汉》是武汉木偶20多年来再度排演大戏,因此袁先樵等10多位老前辈也纷纷前来支持创作,还献出了当年的木偶。今年也是人艺的“木偶年”,不仅成立了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9月还刚刚招收了木偶班的新学员,最小的才14岁。

    武汉木偶设计人才严重断层

    一双“长袖”舞了23年

  舞台上,一身黑衣的演员操纵着小木偶翩翩起舞,长长的水袖飘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目光。舞台下,69岁的木偶造型设计师袁先樵看得真切,这个拖着长袖的小木偶正是他设计的作品。1992年,他设计的《长袖舞》在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造型奖,距今已经过去了23年。

  袁先樵1980年进入武汉木偶剧团工作,学美术出身的他搞过舞美设计和雕塑,因为对木偶有兴趣,开始学习木偶设计制作。除了获奖的《长袖舞》,袁先樵还创作过《摸花轿》、《三打白骨精》等众多作品。他回忆,那时木偶演出非常受欢迎,不仅在剧院演出爆满,剧团还经常到学校送戏上门。剧团红火,制作木偶的团队也比较完善,当时剧团里还有沈应春、曹继忠等多位同事,都可以单独完成从木偶造型设计到制作成品的一系列工作。

  袁先樵介绍,木偶设计和制作,不仅要求设计者有绘画、美术功底,还必须熟悉舞台表演的规律,熟悉木偶的操作,有动手能力,因此人才的培养周期比木偶演员更长。上世纪90年代,剧团曾经两次招收过木偶设计制作人员,但随着演出市场的变化,剧团几次经历合并变迁,8位学生最终都没能留下来,招收木偶演员的学员班也于1994年停止招生。目前,武汉人艺演出所用的木偶,大多还是他们当年制作的,仅仅经过了简单的改装和翻新后就继续演出。

  此次排演《沉思罗汉》,袁先樵和老同事们被请回来担任木偶设计。但因为年事已高,袁先樵只能完成初期设计,制作要交给扬州专业的厂家。“木偶的制作是先于演出的,很多技艺的展示需要木偶的配合。人偶的动作高度融合,表演才能成功。长时间地将木偶制作和演出分离,不仅表演上受制于人,对于木偶事业的发展也很不利。

  武汉人艺副院长冷佳华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武汉木偶的设计、演出人才一致存在严重断层。今年6月,武汉人艺成立了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专门从事木偶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今年9月木偶演员班招生,计划的25个名额至今只招收了18个人。剧院也希望能通过拍排演《沉思罗汉》推动木偶的传承和发展,“有事业有平台才能吸引年轻人加入,现在演员班也还在补招,下一步准备在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招收实习生接触木偶设计,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记者王娟

  (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