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管理重在找到平衡的逻辑

10.10.2016  15:41

  王聃

  对于网约车的治理,职能部门尤需全局化的视角,既不能脱离一切来谈网约车的先进与便捷,也不能对网约车的新生事物属性熟视无睹。

  国庆长假后首日,北京、上海等四地公布了网约车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四地都对网约车车辆、司机和平台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随后发布《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深化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解读》。对于为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解读》指出,一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发展要求;二是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三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四是政策法规的要求。(10月9日《楚天金报》)

  北京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必须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这样的规定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沸沸扬扬的议论。如论者所指出,评价公共政策,其实是件具有相当风险的事情,因为大多看似简单的条文,背后其实是复杂的专业问题,外行容易想当然。但具体到地方对网约车司机户籍及网约车车辆型号规定的议论上,网友的不满显然不是一种想当然。因为即便只是对比常识,北京等地出台的具体网约车管理制度,都存在令人难以接受之处。

  不可否认,这早已是一个自由流动的时代。公民异地就业与生活,不仅是一个寻常的现象,也越来越成为需要被承认的权利。规定北京网约车驾驶员必须为北京户籍,规定北京网约车必须为北京市车辆,这实际上是变相剥夺了非北京籍人员的网约车司机就业机会,变相把非北京籍人员挤压出网约车市场。从公平就业的角度来分析,限制户籍和车辆型号的规定,既构成了事实上的就业不公,同时也与顶层的相关就业精神背道而驰。

  一样可以想象的是,因为当前城市中的网约车司机大部分非本地户籍,对网约车司机和车辆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会带来城市网约车数量的下降。网约车的本质是一种共享经济,过多的门槛,带来的只会是市民呼叫网约车越来越难,以及网约车司机难以分享市场的红利,这无疑是对共享经济模式的直接伤害。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网约车行业,不免也会因此遭受到打击。

  对于为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必须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北京相关职能部门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解决“堵塞”等系列的城市问题。治理交通拥堵等工作,固然重要,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同样迫在眉睫,但这些应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味地对网约车市场赋予限制性的条件,只能让市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不方便,让更多的私家车驶上街道,进而造成更大的拥堵,这难免事与愿违。

  对于网约车的治理,职能部门尤需全局化的视角,既不能脱离一切来谈网约车的先进与便捷,也不能对网约车的新生事物属性熟视无睹。恰因如此,网约车管理重在找到平衡的逻辑,实现共享经济模式和社会管理的共同受益。北京等地对网约车市场的限制,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舆情,证明的是如此规定仍远未找到此种平衡的逻辑。北京等多地的规定尚在征求意见中,期待它们能在最终面世的政策中加以矫正,而其他地方也当从这场舆论风波里看到更多。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