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定位:道德生力军还是乌合之众?

16.07.2015  23:35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16日电(马宁) 7月15日凌晨,关于一对情侣在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里拍摄的一条不雅视频流传于微博,短短几小时内就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从视频一开始出现在微博并迅速扩散,直到新浪微博删除了所有相关的话题及信息,网民在其中的“突出表现”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网民定位:从“上纲上线”到“吐槽营销”,从“道德生力军”转换为“犀利段子手”。

    不得不提,“吐槽营销”这一招近来似乎很管用,如今网民的关注点和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前直接“上纲上线”、“义正言辞”地批判其中的道德伦理,现在“广撒网”吐槽种种细节,一个个都成为网络世界中幽默的“段子手”。

    这次的优衣库视频,很多网友关注更多的居然是视频中女主的发型、身材和样貌,或是质疑其为该品牌推出的营销手段,而他们对事件本身的恶劣影响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又如不久前当某女歌手在演唱会上公布十几年恋情时,不少网友第一时间不是祝福这一段爱情长跑的开花结果,而是在心里盘算着年份,并迅速指出两人恋情初始当年其男友仍未离婚......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感慨一众网民实在是太强大,有时候简直“脑洞大开”。

    或许如果当时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发生在今天,说不定就被“怀疑”为是事先安排好的为某电脑品牌做推广的“宣传大片”,而不是被全民攻击。如果是这样,娱乐圈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或许更精彩,或许会无趣,但总归是个圈,真真假假,大部分网友也许就是看个热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后当新的热门事件发生,网民又会有新的目标,而之前的事件也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论孰是孰非,都卷入了是非。

    当然,大多数网民都有各自的立场。“三观不正”,是人们给部分网民贴的标签,他们被描述成抱着猎奇的心理追逐低俗文化的热闹看客;“过分清高”是这些网民对他们的回击,嘲讽他们荒唐的“政治正确”。网民之间的激烈骂战,逐渐成为热门新闻话题的“标配”,出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各个角落,有时也不免使得这些评论成为真正引起人们兴趣的关注点。这些评论当然没有明确的对错,毕竟身处虚拟世界,谁又能保证能和现实世界的自己保持同步呢?现实中含蓄表达、盲目附和而网络上大胆叫嚣犀利观点的人必然存在,或许也会出现那些所谓的“私下里刚在朋友圈看完分享的视频,转身立马在微博上满口道德准则谴责其他网友”的人,但矛盾存在于方方面面,马克思还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咧。网民之间的互动对热门话题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就像一张白纸,只要一卷,就能交汇距离遥远的两头边缘,在大众追逐网络上的热门新闻的同时,网络新闻也在迎合着大众的口味,两者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是共同进退的“共生”搭档。

    网友的评论有时就像一群乌合之众,在事情风平浪静之后,就慢慢沉默了。

    有人怀疑网民的“抱团”效应对这些社会事件在本质上真的有影响吗?答案很显然,影响很小。前段时间的网络暴力、韩国性侵事件、校园霸凌等等话题一度引起热议,然而大部分人都只是动动“嘴皮子”。社会舆论的主导权一直都掌握在主流媒体的手中,他们的支言片语都收到高度关注,或引起强烈的共鸣,或掀起一阵唏嘘。好在仍然有这样的媒体,坚守职业操守,用一句“寻找美好的,总能超越荒谬的”将公众的目光导向真正该关注的方向。

    如果说于当下环境中网民之间的交互有什么益处,那最大的益处便是通过想象和观察他人眼中的自己来发现自身的弱点,完善自己。对网民关注点的变化,有人批判是“精神文化的衰败”未免过于偏激。事实上,多数人对此的理解还是很正确的,如果你昨天问我知道优衣库视频么,我一定会好奇地询问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上网查阅各种所谓的“深度剖析”。然而这样我就是“三观不正”了?并没有。因为我既没有转发视频,也没有人肉主角,我只是每天习惯性地关注着最新的新闻热点,偶尔发发自己的评论,唠唠嗑。

    而2015年7月15日这一天,我相信在以后人们的记忆中一定是NASA发布冥王星首张清晰照的历史瞬间,而不是这次某库事件的种种纷纭。传播学理论提到传播受众都具有“选择性心理”,他们总是选择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信息,而忽略其他干扰因素。这个理论放到这里也饶有一番意味,因为人们总是选择记忆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而那些“饭后谈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让它们远去了。

(实习编辑: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