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长江行:生态三峡的“绿富双赢”

15.04.2016  12:38

  中新社宜昌4月15日电 (记者 郭晓莹)三峡库区湖北秭归县沙湾待闸锚地,数十艘大型货轮靠港停泊。锚地静谧,也闻不到柴油味。

  “船舶接入岸电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九成以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秭归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徐满清告诉中新社记者,靠泊船只接入岸电后,便可停用船上的柴油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供电,能有效控制噪音和大气污染,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以电代油”岸电工程,是湖北三峡库区打造绿色航运的缩影。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生态安全,湖北三峡库区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兼得双赢。

  湖北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在湖北省政府划定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内,有三峡和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多年来,该区域持续开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数据显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同比均大幅下降。截至2015年,湖北三峡库区连续13年实现因灾“零死亡”。

  以保护三峡库区水质为重点,湖北巴东、秭归、兴山等地开展洁城行动,实施清库工程,推行节能减排,确保水质安全。据湖北省环保厅发布《2015年湖北省环境质量状况》显示,2015年湖北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保持稳定,其中长江干流、汉江干流、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总体水质均为优。

  持续保护和治理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也让生态文化和理念渗透进了库坝区的生产和生活中。

  沿长江西陵峡顺江而下,出南津关,便抵达中华鲟核心保护区。正在施工中的至喜长江大桥计划于年内通车。为最大限度保护中华鲟等鱼类资源,该桥增加2亿元(人民币,下同)造价,采用“一跨式”过江,在水中不设桥墩,被称为“生态桥”。

  事实上,长江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豚类、中华鲟保护区相继建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攻克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难题,并联合渔业部门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三峡植物园已成功引种、繁育数万株三峡珍稀植物。

  作为限制开发区域,湖北三峡库区一直在探寻发展与保护结合点,发展“飞地经济”,保护长江岸线;建设绿色航道,推进“绿色水运”,实现绿色崛起。

  目前,湖北三峡库区已形成以长江为主通道,以支流为骨架的航道网络。3月开始,湖北三峡库区对长江干线及清江、香溪河共1000多公里的岸线进行治理,提高岸线资源使用效率。湖北还将加快启动“数字航道”、“智慧港口”、“电子巡航”工程,借信息化之光照亮绿色发展新航程。(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