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熬冬的老人以陪伴的暖意

21.12.2014  01:18

  12月17日,在沈阳-24℃的寒冬里,为多陪伴突发心梗离世的老伴一会儿,63岁的何大爷抱着老伴遗体坐在人行道上近两小时。(12月19日《华商晨报》)

  岁暮天寒,对于免疫力和体质较弱的老人来说,向来是严酷的考验。许多老人,把过冬称为“熬冬”,足见心内的无助和惶然。63岁的老人,两小时的生死拥抱,看在许多人眼里是心碎,是伤痛,甚至有些执拗,但归于根本,他不过是在慰藉彼此的孤独,向有陪伴的岁月正式告别。从此以后,无人陪伴的冬日,他就要一个人“”过去,熬雪化冰融,熬春暖花开。

  冬日的陪伴,对于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却也十分稀缺。子女都很繁忙,邻里渐趋疏淡,行动上的不便,思维上的迟缓,将独居老人慢慢裹入孤独的“”。孤独不仅存在于他们心里,更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喝水,一个人出门,一个人回家,带着对病痛死亡的恐惧,一个人感受着年月的流逝,细想起来,的确是件残忍的事儿。而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社会人际距离的扩大,陪伴对于老人来说,却也越来越像件“奢侈品”。纵然社会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更多时候,缺少的并不是技术手段,甚至不是人力、机构,而是最普通实在的时间和耐心。

  12月19日,重庆丰都一名92岁的谭婆婆,迷路后在寻找家人途中犯困,当街靠在民警王宇腿上睡了1小时。(《重庆晚报》12月19日)很多人问,当街睡多不方便啊,为什么不带婆婆去找个房间休息?年轻的他们,或许真的很难理解,那种突然而沉重的疲惫,只能以等待和陪伴的耐心去安慰。在这么一个凡事争先恐后、急急忙忙的社会中,这位站立1小时当“人肉靠垫”的民警,用行动诠释了耐心的温暖、陪伴的力量。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在客观的数字背后,是许多双沧桑、慈爱,渴盼陪伴的眼神。每见寒风吹日短,子女晚辈、社区组织、邻里街坊,不妨用些许时间,去陪伴一下身边的老人吧,用物质无法衡量的时间和耐心,为他们“熬冬”的苍凉,送去一份融融暖意,增添些许生机和力量。(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