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朱幼芳们拧一股“拉力绳”

04.04.2015  19:52

  湖北省大冶市农村教师朱幼芳,出身于教师之家。她的父亲朱必潮在农村教了大半辈子书,罹患绝症后依然坚守讲台,直至最后一刻。朱幼芳遗传了父亲基因里的病症,2013年被查出患有骨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她也遗传了父亲对三尺讲台的热爱和执着。患病三年来,她扯着“拉力绳”完成一堂堂教学。(4月3日中新社电)

  在朱幼芳的故事里,我们有许多熟悉的场景和感慨,简陋却朴实,苦难而坚韧,如同每一个农村小学校那样,是为人师者的桃李之园,也是农家孩子的逐梦小岛。那根让人心疼的“拉力绳”,牵引起的不仅是朱幼芳病弱的躯体,也是她于病痛之中,建筑于教书育人之上的整个精神世界。

  生活在城市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们,或许对朱幼芳拽着“拉力绳”上课的场景,有些难以接受。网友评论中也不乏“不够人性化”、“影响教学质量”等担忧。事实上,在朱幼芳患病之初,学校曾经劝过她回家休息,并且工资待遇不变,是她坚持要站在讲台上实现人生,“活一天,就要教一天的书”。这是师生之间最纯粹的互帮互助,依赖于天长日久的信任、朴素无私的情义和风雨不改的真诚。

  拽着“拉力绳”上课的朱幼芳,也是千千万万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或许经历没有如此坎坷,或许没有病痛缠身,但那种扎根乡土、努力向上的姿态,在每一名尽职尽责的教师,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孩子身上,都是那么的相似。

  或许,在一些农村日渐“空心化”的当下,谈情怀显得很虚无缥缈。但很多时候,恰恰就是情怀这根“拉力绳”,将乡间散落浮躁的人心,从现实泥沼中一一拉拽起来。农村基层教育的坚守,就是牵扯着一根根“拉力绳”,步履维艰地背负和承载百年大计,创造出更多走向公平和梦想的可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而农村教育更是教育事业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面对个体的苦难和风险,我们更要以不懈的呼吁和积极的行动,来推进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扶植,引发社会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师资力量,让农村学校的面貌变化更大一些,让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更多一些。惟有社会各界拧出一股强有力的“拉力绳”,才能告慰“朱幼芳”们的拳拳之心,才能让他们在清贫辛劳的三尺讲台上,站得笔直,站得安心,站得骄傲。(屈旌)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