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支队开展“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扶贫活动侧记

20.10.2014  12:30

下基层,转作风,解民难。今年的10月17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继承发扬消防部队的优良传统,10月16日,十堰市消防支队政委张应元带领支队扶贫帮困工作组经过2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郧县白桑关镇龙潭沟村,开展“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扶贫活动,帮助该村解决实际困难。

爱在心田绽放

龙潭沟村是消防支队的定点扶贫对象。位于十堰市西北部,处于比较偏远的山区,距十堰市区100余公里,全村共210户731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仅为2000多元。脱离贫穷落后的面貌是龙潭沟村几代人的愿望。

张应元政委一行一到龙潭沟村便直奔结对帮扶对象特困户村民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主要经济来源以及子女的上学等情况,并送上了慰问金,对特困户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困难,想办法、出主意、做承诺。

特困户刘双华住在龙潭沟村一座简朴的瓦房里。一家5口人,全靠他一人种点田土维持生活,妻子痴呆无劳动能力,大儿子在汽车工业学院上学,二儿子痴呆,在郧县聋哑学校读书,小儿子智力低下,在读小学二年级。

张应元政委代表支队官兵送上了慰问金,并表示会及时会同教育局到汽车工业学院协调帮助解决孩子学费问题。

军爱民,民拥军,爱心在就在手与手之间温暖地传递,就似一股股溪流涓涓流淌,绵延不绝……

一家人心连心

张应元政委一行来到村民卢光成家,与62岁的卢光成拉起家常。

老卢啊,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家里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说

家里没有劳力,妻子聋哑痴呆并且没有劳动力,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还丢下一个5岁的孙子在家,这几年就靠我一个人种点田土稍微解决温饱,没什么发展路子,马上就要秋种生产了,肥料的事还没有解决呢。”卢光成说。
  看到家徒四壁,张应元政委忧心忡忡:“我们是亲戚,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回去后就给你送点物资过来,先帮助你解决目前的困难。”  将慰问金送到了卢光成手中。

张应元政委要求支队驻村扶贫干部:对我们的穷亲戚要有“三心”,一是掏真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时刻把“穷亲”装在心里,把“穷亲”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二是树信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穷亲”不能光靠“输血”,更要培育“造血”功能,竭尽所能帮助群众找准贫困症结,找到致富门路,争取早日挖断“穷根”。三是有恒心。“亲戚不走不亲。”多到“穷亲”家里走走,“揭开锅盖看一看吃的什么,打开衣柜看一看穿的什么,坐上炕头看一看铺的盖的什么,拉拉家常看一看盼的忧的什么。

解难题办实事

张应元政委与村支两委、村民组长及部分群众代表一起拉家常,全面了解龙潭沟村的人口构成、地理地貌、种植养殖、人平收入等情况,听取他们就该村教育、医疗、养老、水利、道路等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当了解到位于二组田地上方小二型水库年久失修,库内淤泥严重,蓄水量小,遇到旱季基本无水可放,严重影响二组村民种地灌溉等实际问题。

张应元政委一行到实地进行了查看,现场提出来修缮意见和建议。“龙潭沟村扶贫帮扶结对子活动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会与水利部门沟通协调,邀请专家技术支持,出资金尽快加以修复,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大家解决村民种地灌溉难题”。张应元政委表示。

有爱就有希望

临行前,张应元政委一行来到龙潭沟村幼儿园,专程看望慰问被当地村民誉为“12个孩子1个妈”的“最美教师”汤春莲。

每一个“最美教师”称呼的背后,都饱含着感动与辛酸。28岁的汤春莲,患有的心脏病,要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丈夫没办法才外出打工,家里留下了一个80多岁的聋哑婆婆和一个5岁的女儿。

每一个“最美”故事都传递着它的价值,激发着正能量。汤春莲说,村里条件艰苦,生活艰难,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小孩只能留在家里了。我22岁起就在村幼儿园带孩子,前年查出心脏病后,也有过不当老师的想法,可是这些孩子们离不开我。

最美教师,美在责任,美在坚守,美在良心的担当。”张应元政委感动的说,“我们回去后会组织官兵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积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援助,一起关注最美老师,关注留守儿童”。

近年来,十堰市消防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大力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建立警民共建联系点100余个,为困难群众捐款2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10万余元;为孤寡老人、军烈属、社会福利院买煤买粮、送水、打扫卫生、取钥匙、掏蚂蜂窝等共1500余次。今年,支队又将扶贫工作的重心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活动上倾斜,与郧县龙潭沟村开展结对子活动,共商发展路子,共议扶助活动,帮其之所急,助其之所需,将扶贫工作开展的富有成效。

滴水藏海,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次次毫无所求的帮助,一丝丝贴近心窝的温暖,无一不体现着消防官兵对驻地群众的一往情深……像一股股暖流徜徉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