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第三方 织密检测网 江岸区农贸市场实现零投诉

30.12.2016  21:35

  早上6点,武汉市江岸区三眼桥生鲜市场,检测员高蕾正在进行蔬菜快检。不到7点,所有结果通过菜场公示牌公布。“哪些蔬菜安全,哪些不能买”,一目了然。

  高蕾并非食药监执法人员,而是湖北中检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员。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日常快检,江岸区农贸市场抽检率大幅提升,投诉率明显下降。“以前每月总有好几起,现在实现零投诉。

  目前,该做法正在武汉全市推广。

  单月检测量赶上以往全年量

  江岸区共37家农贸市场。此前,由于人手有限,区食药局对全区农贸市场的检测量,全年为8000批次。分解到单个市场,平均每天抽检量不到1批次。

  3月,区财政斥资137万元,委托湖北中检进行第三方抽检。条件是,确保每个市场日检测量达10批次。“我们组建了2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江岸区农贸市场的检测。”中检公司负责人说,仅单月检测量,就达1万多批次。

  检测密度加强,效率也不断提高。在唐蔡生鲜市场,记者看到,中检公司在此专设了农产品检测室。

  早上6点多,检测人员开始对每个摊位进行快检,发现有1批次小白菜农药残留超标,当即通知辖区食药监所,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共享至江岸区食药局。半小时内,执法人员赶到,问题蔬菜被“冻结”。“以前,执法人员从进市场抽检,到带回食药监所检测,再到出结果,最少需要半天,问题蔬菜早已售出。”江岸区食药局农产品检测负责人艾文武说,委托第三方机构当场快检,最多35分钟即可出结果。

  运行至今,中检公司已检出农药超标蔬菜45批次,销毁202.75公斤。

  为加强监管,区食药监局对农贸市场进行年度抽检,并通过检查、走访等形式,对中检公司进行考核。

  大数据“”出监管薄弱点

  月均上万的抽检量,不仅提高了问题检出率,还为监管打开另一扇门:大数据。

  艾文武告诉记者,以往,每年6月至9月,是公认的农药使用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农作物病虫害猖獗,农药用量加大,食药监部门也因此加强对蔬菜农药残存的检测力度。

  但大数据的结果,却让监管部门有些意外:4月至5月农残超标蔬菜的检出率,反而更高。

  仔细分析,找到原因:4月至5月,监管相对较松;6月至9月,监管强度高,问题蔬菜反而少。

  在该区一次食安办联席会议上,区食药局据此建议,将日期提前,从4月开始,加强检测力度。“这只是小试牛刀。”艾文武说,依托庞大快检量,“数据库”正逐步丰富。今后,将广泛指导日常监管。

  【记者点评】

  监管对象众多,执法人员不足,监管效果不尽人意,是不少基层监管部门面临的共同困境。对此,江岸区食药局主动探索,借力第三方机构破解困局,监管效果得到优化,值得借鉴。(王成龙 祝丽芳 刘三)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