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韦一良:产学研的高校使命

05.07.2014  14:43
       
        在纺织行业中,产学研一直都备受提倡并积极践行。作为纺织企业寻求“外脑”的重要资源,高校的地位也被凸显出来。随着产学研概念进一步向产学研用深化,对“用”的强调,其实从一定程度反映出, 在过去的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普遍对科研成果不能顺利进行产业化生产抱有担心,企业希望高校、科研机构能更加创新。
      随着以科技为核心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正积极转型。众多企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然而,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的制约却也如影随形,横亘在纺织企业面前。正是出于对创新、求变的迫切需要,产学研模式恰逢其时地成为企业的突破口。作为纺织企业寻求“外脑”的重要资源,高校的地位也被凸显出来。近年来,企业与高校互动频繁。国内的纺织企业纷纷与部分纺织高校联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高校为企业员工培训等产学研方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探索怎样发挥高校在产学研中的重要使命?
产学研下的学科建设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学校,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生产。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就是为了突出特色,实现特色办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学科。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注意到,发展纺织行业的关键在于树立“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理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科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高校和科研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科设置、加强对行业的技术研究,并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其各自的优势更好地粘合在一起。
      韦一良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立足行业,服务集群”是武汉纺大的办学特色,武汉纺大从学科和专业建设入手,提出了“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发展理念。“大纺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服装概念,将纺织定义为材料成型技术,可以应用于穿戴以外的许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建筑、交通运输等几十个方面,都是未来“大纺织”的应用方向;从原材料方面,不仅局限于化纤、棉麻毛丝等传统纤维原料,纤维结构的原料皆可。作为试点,学校还成立了现代纺织学院,目前已成立一年多。学校提倡“开放办学”理念,并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加强和欧洲、美国等国家纺织专业比较强的学校进行学科交流与合作。
      目前武汉纺大形成了纺织与材料、环境与化工、机电与信息等六大学科群。这些学科能否与“纺织”对接、如何对接?
      武汉纺大提出了“纤维轮”概念,把“纺织”的概念由传统的服装领域延伸至土木工程、采矿业、农业等众多领域。如今,“纤维轮”发展理念已成为武汉纺织大学办学的“法宝”, 也是武汉纺织大学特色办学的缩影。
重点转向科技成果转化
      在纺织行业中,产学研一直都备受提倡并积极践行。近几年,产学研概念进一步向产学研用深化,对“用”的强调,其实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在过去的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普遍对科研成果不能顺利进行产业化生产抱有担心,企业希望高校、科研机构能更加创新。为了推动学校与行业的深入合作,韦一良介绍,武汉纺织大学实施了“112”工程,即“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和“百家企业家进校园、百名科技人员进企业”的“双百工程”。武汉纺大在各省省市自治区选定一家纺织服装示范企业,在湖北省内各地市州选定一家代表性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和项目对接;同时,邀请一批国内相关行业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开展企业论坛,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入驻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技术指导,形成学校、企业的双向互动,建立长效良好的合作机制,营造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武汉纺大在广东省的产学研合作示范点位于顺德市均安镇。均安是我国牛仔服装生产的四大名镇之一,拥有2000 余家牛仔服加工厂。对于这样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产业,一直以来却少有人研究。高污染、高能耗、无核心技术、无知名品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均安镇的牛仔服生产企业。2011 年,广东省科技厅、均安镇政府与武汉纺织大学等合作成立了广东省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共同打造广东牛仔服装的公共研发平台。据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的牛仔服装清洁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预计可以为企业节水30% 以上、节电20% 以上、节省蒸汽35% 以上,极大减少纺织印染污水排放。
      在产学研中,科技成果的高效、快速转化是困扰高校的难题之一。韦一良向记者介绍,为了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武汉纺大首开国内先河,联合湖北省科技厅举行了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竞价拍卖会,突破单纯“成果推介、洽谈”模式,创新开展了“推介、竞价( 拍卖)、校企产学研合作、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开放日”等综合性科技成果推介( 拍卖) 活动。从而促成了武汉纺织大学八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向市场化,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可见,高校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产学研合作人才高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力度。在此基础上,纺织相关人才的培养、行业相关技术平台搭建以及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也为纺织行业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提供了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