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木船“游进”人民大会堂

23.10.2018  11:21

  国家级非遗传人龙从发 :精雕木船“游进”人民大会堂。(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 黄士峰 采写: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图为:龙从发刨功不减当年,刨花可以“站立”。)

  81岁的龙从发在老木桌前坐下,拿一块红豆杉木板,用宽大的手掌摩挲了几下。然后,从眼前的一排刻刀中挑出一把,对着木板略略思考了一下,果断刻了下去。 一刀又一刀,一条在流云与海浪间盘旋的巨龙,栩栩如生地出现了。“每个图案已经在我头脑里想了千百遍。“老人说,如此才能成竹在胸,做到精准无误。

  

  (图为:中午准备在工作室休息10分钟后继续工作。)

  雕刻这样一块船头板,差不多需要一周。而完成一整条木雕船,则需要半年至两年的时间。 “做我这个活,一是要热爱,二是要有美术基础,三是要有悟性。”坐在位于硚口的工作室里,老人喝了一口水,认真地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说道,这是他收徒的三个标准,“静不下心来,成不了事。”这也是从事木雕工艺七十多年来,他总结出的经验之一。

  

  ( 图为:子承父业的龙勇(左),是武汉木雕船模国家级非遗第五代传承人。)

  设计制作木雕船,是龙氏家族代代相传的绝技,龙从发是第四代传人。8岁起他便跟着父亲,一边打下手,一边看如何制作,耳濡目染,12岁时正式学艺。“我父

  亲那代人雕的船,比较粗犷古朴,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到我这代人,就更多在工艺上下功夫,提升艺术感和工艺特色。我雕的船,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出自我的手。” 龙从发,武汉木雕船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年,他又被授予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最高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大柏木鼓船

  

  (图为:龙从发做的木雕船模被国内外许多展馆收藏。)

  龙从发眼下正在制作的,是一艘“中华神舟”,1米多长的船身,他几乎按1:1的比例亲手绘制了图纸。每一处的纹饰都精致清晰。图纸画好,之后才是选料、画版、制作、拼接等等一系列工序。“我的木雕船,构件仍用榫卯拼接。”他骄傲地说。传统工艺不断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更新,但有些东西一定要保留。比如,榫卯这种极具中国工艺特色的方式,就该留下来。

  

  (图为:在工作室里精雕细琢。)

  已是耄耋之年,龙从发仍每天一大早就搭公汽到工作室忙碌,从不间断。儿子龙勇是他正式的徒弟,女儿女婿也是他工作室的成员。在工作室陈列厅里,一艘庞大精美的木船,便是龙从发和儿子龙勇共同制作完成的,看着作品下方父子二人的联袂署名,龙从发笑得自豪又满足。

  

  图为:70多年不断地雕刻,龙从发的部分手指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