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14.10.2015  11:18

  日前,在国新办有关扶贫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答记者问表示,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仅剩六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7亿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从数量上看,当前7000余万贫困人口,较总人口比例是大幅减少的。然而,这同时意味着,现有的这些贫困人口,是经过数十年的扶贫工作,仍未摆脱贫困的一群人,无论对他们自身的脱贫,还是扶贫推进来说,困难都是不言而喻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精准扶贫所要解决的,正是以往大水漫灌式扶贫顾面不顾点的问题。

  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核精准和保障精准的“六个精准”举措,旨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通过科学部署,层层落实,让扶贫工作对应具体的个人和地区,不让老问题继续遗留在老地方。

  精准扶贫从手段和目标上都力求精准,这是从贫困状况的现实出发,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制度性的统筹安排,也需要面对不同的情况甚或说阻力。以“六个精准”而言,首要的精准是对象的精准,换言之,要扶对人,不能让贫困者的救命钱落到不贫困的人身上。为确保这一点,2013年底,还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创新机制,改革财政扶贫管理机制,完善干部帮扶机制,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下至基层。然而,日前广西马山虚报脱贫人数所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一旦部分财权下放,必然需要地方职能监督的有力跟进,这一事件,对全国其他地方的扶贫监督工作也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找对了,贫困面貌没有改变,也就是扶贫款项的错置问题。扶贫不是简单的物力支助,仅依靠资金救济,受助者永远处在等待帮扶的状态。真正的扶贫,是要实现造血功能,对于个人来说,是通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分技能、职业教育等方式,改变个人命运;对于地区来说,则是找准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找对方向,带领整个地区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不将某个成功的脱贫案例简单地套用在其他人身上,不看到其他地方种植某类植物、上了哪个项目,就紧赶慢赶地投入跟进,治贫先要认识到自身、本地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若急着扶贫到不得法的地方,还不如先缓一缓。

  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常年的、许多客观因素累积的结果,走到今天,扶贫进入到最后,也最为艰难的时刻,回望过去的成绩,展望不久的未来,斩断贫困重任在肩,也志在必得。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每个人自食其力、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有信心,随着扶贫开发突破最后的坚冰,这个未来离我们并不远。(付小为)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