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起拳头 精准发力——武汉通信段维修体制改革纪略

29.03.2017  16:47
    随着铁路飞速发展,动车组上线越来越多,新线不断开通,对铁路通信保障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武汉通信段在管内铁路通信线路维护量从过去2000多公里跃升到而今4929公里,通信网络设备猛增的扩容中,大力推行维修体制改革,不断动态优化调整生产关系,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之路,成为全路同行业的领跑者。

        拥有22个车间、112个班组、1500多名职工的武汉通信段,散布在全局各条铁路线上,面对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设备更新频繁的严峻考验,如何确保生产组织、维修效率更加高效快捷,为确保行车安全提供可靠通信保障,成为摆在这个段决策层的一道必答题。是坐等上面给“好政策”,还是维持现状当“撞钟和尚”?“武通人”的回答是:主动出击,内涵挖潜,多管齐下,强力推进维修体制改革。

        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在摸清人员素质、设备状态底数的基础上,一个“网络优化是基础、生产组织优化是根本、远程监控是前提、修程修制优化是关键、作业标准化是保证”  实施维修体制改革的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按照这一思路,段决策层各司其责,分路推进,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整合散布沿线小班组,集“游兵散勇”为“集团作战”

        通信班组作为维护通信设备的“前沿阵地”,其战斗力强弱直接影响着运输畅通。过去这个段有不少“小班组”,3到5个人组成的小工区,散布在沿线,由于人员少且素质参差不齐,生产组织无法有效开展,现场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卡控困难,就如摊开的手掌,“出击”故障和应急抢险绵软无力。

        一定要让“摊开的手掌”变成攥紧的“拳头”——他们按照“生产组织下移,生产管理上移”、“做强车间、做大班组”的思路,在总结沿线车间推行值班与检修分离试点的基础上,对管内生产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将散布的各个小工区组合集中形成大工区,集“游兵散勇”为“集团作战”。大工区灵活机动,扬长避短,形成一起作业、互相补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大工区也能清楚掌握人员动向,可根据业务需求,抽调并集中有生力量打“歼灭战”。特别是在应急抢险时,能够快速集结,快速响应,大大压缩故障抢修的时间。 

        经过整合,全段精简班组37个,撤销了所有小站驻站点,形成了生产组织更加高效、快捷,维修效率不断提升,劳动效率也逐步提高的生动局面。

        攥紧  “拳头”的过程,是一个痛快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整合班组有不少职工要离开自己原来熟悉的“故土”,要告别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节奏,不免有种种思想波动。段党委及时跟进,调研收集职工的“活思想”,组织政工人员深入职工中谈心走访,既讲清通信维修体制改革提质增效的“大道理”,也算好维修体制改革给个人成长进步带来新空间的“明白账”,同时段同步加大改善大工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使职工很快消除了改革带来的“阵痛”。

        这个段潢川车间工区整合前,共有息县、新县、商城、潢川、传输室5个小工区,工区职工分别为3到5人不等。这些人员既要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每月计表、年月表的落实等),又要处理各类故障,还要担负区间线路的巡视、施工防护,繁忙时常常“拉不开栓”,职工之间交流切磋更少。整合成3个大工区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团体凝聚力增强,生产任务兑现完成率由先前的不足60%上升到了现在的98%以上。

        搭建网调工区“指挥所”,严控现场作业,精准维护设备

        推进网调工区建设,是这个段维修体制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所谓网调工区就是在车间层面建立一个与段生产指挥系统对接的前沿阵地“指挥所”。它除了承载车间管内区域设备通信网络管控职能外,还参加审阅整个车间生产任务的计划,组织实施中的过程盯控,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职能。它的建立,能够实现段、车间网管分级盯控、现场作业分级卡控,从而实现对通信设备的精准维护,一方面提高了现场作业的劳效,另一方面也强化了现场作业的安全卡控。

        这个段武广车间主任臧贺宇对网调工区在车间安全监控、生产组织、作业卡控、网络优化、应急处置、信息集散六大方面发挥的作用深有体会,他说:网调工区的建立,改变了过去职工现场作业,干多少活,干成什么样,全靠带班工长说了算的状况,现在车间干部每日通过网调工区就可以准确掌握管内安全信息和生产任务的落实,并根据现场设备状态实行靶向“手术刀”式的状态修和专业修,动态调整维修周、日计划,合理分配车间有限的配套资源,不仅有效提升了作业过程中的现场控制能力和设备的远程管理能力,而且有效杜绝了日常计表作业中的跑表漏表现象。

        网调工区的建立,除了要加大监控硬件的投入,对网调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段采取下派专业技术人员登门指导和分批抽调网调工区人员到段网管中心实习的方式,高强度对网调工区人员进行培训,不仅使网调队伍素质有了快速提升,也为通信段的持续发展集聚了后劲。

        2016年这个段新建成网调工区6个,完善功能2个。初步建立了“车间管,网调控、工区干”的高效生产组织运行模式。

        完善配套机制,补齐维修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短板”

        武汉通信段一班人深知,维修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们十分注重配套机制的跟进,及时补齐“短板”,从而确保改革向纵深推进。

        生产力战略布局优化了,前沿阵地“指挥所”搭建了,要打胜设备维护持久战,“单兵”的战斗力才是“胜负手”。为此,他们全面推行了“派工单”制度,用派工单计件、计分的量化方式,以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为导向,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较好解决了过去工区对考核工资二次分配的政策运用不到位的问题。与此同时,优化工班长和网调工区人员结构、提高其工资待遇,坚持绩效工资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大的岗位倾斜,最大限度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他们还着力强化班组长队伍的培养,每年分期举办班组长和后备班组长封闭式培训班,开展“十大优秀班组长评选”活动并给予重奖,让“兵头将尾”既有能力有担当,也有荣誉有实惠。这一导向也激发了职工学技练功的热情,“我要学”成为越来越多青工的价值追求。近两年,这个段分别有2人荣获全路青年岗位能手、  3人获得省技术能手  、5人获得局技术标兵、10人获得局技术能手的称号。

        他们还以潢川、武东通信工区为试点,探索优化整合后大工区的生产组织方式及生产流程,解决大工区工长、职工经整合后的“水土不服”问题。修订完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在模拟运行后,大力开展推标、贯标,解决班组自控能力不到位的问题。组织修订完善《班细》,用“1551”的班组建设管理模式,解决好基层一线班组管理“上搭天线”与“下接地气”的问题。所谓“1”就是一本白皮书;“5”就是班组安全、技术、生产、岗位、作业五项管理;“5”就是5S活动方法;“1”就是一项保证措施,即民主管理与党建工作。2016年初这个段又以宜万线巴东工区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建设,分专业和不同作业场景制作了积木式、可视化作业指导书,促进现场职工养成良好作业素养;以巴东通信机械室、孝感通信机械室、武东一场通信机械室为样板,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机械室,鼓励创新,不断提高标准化整治标准,促进现场设备运用质量不断提升。

        攥紧拳头,精准发力,成效初现:2016年重要业务电路、设备施工作业兑现率达98%,较上年增长47%;通信故障(障碍)件数比上年大幅压缩40%;劳动生产率高达101.00组/人,一直保持全路同系统前3名。

        武汉通信段维修体制改革,正以“活”的全面生成动态平台、“控”的手段丰富多样平台、“获”的公平公正评价平台这“三驾马车”为拉动,向着既定目标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