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粳稻观摩与交流会在湖北潜江召开

18.09.2014  11:54

  

  
  
  

  

  
  
  
  (通讯员 余宗尧 蒋代铭)为促进长江流域粳稻发展,提升我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9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北省潜江市召开了长江流域粳稻观摩与交流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粮食处张毅处长主持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农业厅副巡视员耿显连、潜江市副市长刘冰致辞.来自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等长江流域省(市)农业(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以及粳稻试验示范重点县(市)代表,湖北省农业厅、潜江市政府分管领导等112余人参会.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潜江市现代农业展示中心、高场办事处千亩粳稻示范基地、后湖管理区张家窑"虾稻共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熊口镇华山(赵脑)现代农业基地.

  各省代表及湖北省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江西省崇仁县农技站技术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地粳稻生产试验示范情况,对全国的粳稻生产形势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重庆市代表认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于一体,成为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基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和农业科技观光休闲基地,成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粳稻试验示范为长江流域"籼改粳"提供了参考;"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改良土壤与生态环境,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值得借鉴.

  浙江省代表认为: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的甬优4949在湖北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成熟期较早、产量高,年底通过审定后明年将扩大种植.潜江市农民首创"虾稻连作"模式,使湖北一跃成为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2010年又试验成功"虾稻共作"模式,小龙虾平均销售价每斤15元左右,稻米品质提高加价出售,"虾稻共作"全年亩总收益5000元以上.湖北省在实施水稻"籼改粳"工程中,在粳稻品种引进筛选和合法化推进、技术集成规模化生产示范和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成效显着.

  会议认为,经过近几年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长江流域粳稻稳步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表现在:筛选了一批适宜性品种,配套了一批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了一批高效种植模式,建立了一批高产示范区,提高了稻农生产效益,丰富了市场优质大米产品.针对长江流域粳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适宜品种缺乏、种植习惯差异、稻谷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各省农技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从品种选育和筛选、技术集成、技术服务、总结宣传等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长江流域粳稻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