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将全方位展现天门蒸菜

30.05.2014  17:43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新闻研修班 汪政兴

  “无菜不蒸,无蒸不宴”。在天门,蒸汽升腾、雾气萦绕的情景每天都在各家各户的厨房上演,成就了这里“蒸菜之乡”的美誉。正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将尽情展现这一湖北美食。《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八集,目前已播两集,在第四集《家常》中,观众将全方位地看到天门普通农家通过田间采摘、水边捕捞等现场作业的方式,获取新鲜食材、处理食材、制作美味蒸菜的过程。蒸菜的特点是简单方便、营养可口,几乎是天门农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节目组将其放在《家常》中播出,可能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各类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为天门蒸菜提供了丰富的来源。而“”这种经典烹饪技法,又使这些丰富的食材保持了原汁原味,绿色、健康。

  谈起天门蒸菜,还得从新石器时代说起。在距今4600多年前的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蒸器——甑,同时出土的,还有稻种的遗留物以及鸡、鸭、豕、鱼的残骨。悠久的蒸菜历史给天门蒸菜抹上了一道迷人的光彩。从考古发现可知,隶属于稻作文化圈的天门先民很富有智慧,他们用陶甑蒸制米饭时,在米饭上放入鸡蛋或萝卜,米饭和菜同锅蒸熟,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能源。“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笼不请客”。蒸菜作为天门待客的招牌菜,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今天,天门人通过不断学习,将简单的蒸菜、蒸鱼、蒸肉发展成了天门“九蒸”,即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九种技法,这使得天门蒸菜由少数几个品种变成一个品类众多的蒸菜系列,极大地丰富了天门蒸菜的内涵。《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于2013年9月份在天门拍摄5天,节目组成员每天从清晨6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几乎走访了大半个天门。他们在蒸菜美食街拍摄蒸菜美食,在佛子山镇拍摄农家蒸菜,在天门工业园、石河镇拍摄晨雾,在陆羽故园、天门新城拍摄美景……一个个镜头记录着天门蒸菜的故事,展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蒸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