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由春向夏过渡的节气

18.10.2014  19:20

      “立夏”节一般在每年5月5日或6日,今年在5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假”乃“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时将此时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
      其实按气候学的标准划分,只有当候平均气温,即5天滑动的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以上时,才能作为夏季开始。 在立夏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真正的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春季才姗姗来迟,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正逢“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迅速,可雨水还是不多,加上多风,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较强烈,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在小麦进入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在江汉平原这春夏过渡的时节,天气热的进程加快,万物欣欣向荣,大地一遍绚丽。冬小麦常处于灌浆,油菜、大麦进入成熟收获,故有“立夏三天遍地黄,立夏三天连枷响”之说。早稻移栽大田处于返青分蘖,棉花大面积移栽,培育全苗壮苗,中稻继续播种,按照“秧好一半谷”的古训,应加强苗田管理。
      受前段大风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油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赤霉病、条锈病已有所发生,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等亦会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死苗、缺苗。为此,在挽救倒伏与阴湿渍病害防治上,不仅要抓好清理“三沟”,而且要易土培根,固基扶正,以防再度倒伏。尤应借助于晴好天气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利于油、麦增产增收,棉花全苗壮苗。
      立夏节,旧时还有一些民间风俗,如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还有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是日,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脚骨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这些大都与天气转热有关,藉此清热解毒、进补保安(荆州区局  侯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