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谨防疾病 “乘虚而入”

07.11.2014  22:42

     

      手脚冰凉并非全是“体虚”
      立冬后不少女性都出现手足发凉的现象,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女性最为常见,脑力劳动者要比体力劳动者更易出现手脚冰凉。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暖,很多人认为这是“体虚”的表现,于是就盲目进食补品。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据专家介绍,导致手脚冰凉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阳气虚,而另一种是因肝气郁闭导致的阳气闭塞,这时盲目进食补品会引起上火,应以调理肝郁为主。
      立冬后温度降低,人体自身的阳气会不足,身体出现阳虚的表现。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循环不畅,不能到达身体最末梢的地方,从而感到手脚冰凉。专家建议,手脚冰凉的人可多吃些芝麻、花生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抗寒冷的能力。维生素E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强肢体末梢儿的血液循环。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使身体暖和,又能舒缓疲劳神经。电热毯虽然能将全身都暖和起来,但却会使身体产生依赖,导致身体自身产生热量的能力降低。所以晚上睡觉时放弃使用电热毯,可用热水袋保暖。
      老年人要留心心脑血管疾病
      进入冬季后,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随着气候的变冷,血管就会收缩,强烈的收缩会造成血压的增高,而温度下降也会造成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老年人的血管不像年轻人那样收缩自如,会有血管狭窄和堵塞的情况。加上冬天需要储存能量过冬,在饮食上偏向于油腻。所以立冬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专家建议,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生气,不发火,保持情绪稳定。另外,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规律性生活,妥善安排好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在天气条件寒冷的情况下,坚持晨练并不一定是健康方式。要根据身心情况适当运动,运动量不宜太大。在饮食方面,要低脂低盐、合理控制。少食高热量食物,尽量不吃海鲜、动物内脏及肥肉。平时一定不要饮烈性白酒,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高血压等疾病发生。
      入冬后更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随着冬季的临近,各大医院呼吸道病人有所增加,专家提醒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据专家称,每年立冬后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人数都会增加30%—40%左右。进入冬季,人们在家常会关门堵窗,室内空气流通差,细菌和病毒就更容易侵入。天气转冷人们自然会减少户外运动,抵抗力也随之下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更加明显,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容易波动或加重。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使哮喘、气管炎等旧病复发。
      专家建议,老年人预防呼吸道疾病要从保暖做起,随着气温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同时为了防止流感,老人也可以去接种流感疫苗。平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户外运动,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但运动量不能太大,一般老人步行1000米到2000米就应休息一下。在饮食上多吃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甘蓝、柿子及一些绿叶蔬菜。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一旦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体检,发现疾病早期处理。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