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移民局长施先桥:他让南水北调移民在汉安下心

03.04.2015  11:42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刚 通讯员谢永红 张明香 江齐志 涂同明 姜作耿)“秦巴汉水送英杰,汉江移民思亲人”、“党的好干部,移民的贴心人”……昨晨下暴雨,汉南区30余位南水北调郧县移民代表,自发制作挽联和横幅,一路冒雨驱车约50公里,护送他们心中的好局长施先桥。

  昨日上午,汉南区发改委副主任、区移民局局长施先桥遗体告别仪式在蔡甸区玉笋山殡仪馆举行。市农委号召全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向施先桥同志学习的活动。

  施先桥生前有两句话一直挂在嘴边。“移民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把新房做再好也不为过!”“我们搞移民工作的吃再多苦都应该,移民的心愿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满足。”近5年来,他让2859名移民在武汉安下了心。

  “汉南两个移民安置点建设有‘四最’——移民人口最多,开工时间最晚,建设条件最差,地形最复杂。”汉南区移民局李广才回忆,为确保移民新房让移民满意,当年3月开工前,施先桥特意派人在郧县呆了7天,征求了全部移民意见。

  2859名移民被安置在东荆街郧阳村、湘口街江汉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共要新建700余套两到三层移民新房,按要求必须在2010年8月底前建成。为确保新房质量,2010年开年一直到10月18日全部移民迁入汉南,施先桥和同事们每天都是6时30分上班,晚上都要加班到11时,一年期间10余次赶赴郧县协调相关事宜。

  安居稳定后,移民更需乐业、发展。在施先桥的主导下,两个移民村现已引进3家企业入驻,实现了近200移民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2500元。移民入住的第二年,施先桥提出以创业解决移民就业的模式,引导汉江村村民养殖网箱鳝鱼。最初的12户养殖户启动资金有问题,他连续一个星期亲自跑贷款。如今,养殖户已发展到24户,不少养殖户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

  “他一点架子都没有,每次到村都是村前屋后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碰到村民都会主动打招呼、问问有啥需要的,村民们有话都愿跟他说。”郧阳村村民肖邦荣说。

  2011年汉江村有17位村民因相关原因办理不了退休手续。施先桥率村民代表多次上郧县、十堰找相关部门沟通。“最后一次沟通时他说得眼泪都出来了……”一同前往的涂德利回忆说,被施局长的真诚所打动,17位村民的诉求最终全部得以解决。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