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回收产业化遇瓶颈 业界呼吁加大政策支持

27.07.2014  17:00
  荆楚网消息(记者徐芳)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成为人们生活中“会呼吸的痛”。雾霾元凶就是在田间地头焚烧的秸秆。

  “其实秸秆是个宝,回收利用好了,用作绿色能源,完全可以避免雾霾天气的发生。”从事秸秆能源加工的湖北楚天生物质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政权告诉记者。但我省众多秸秆产业化企业目前却面临着生产难、推广难的瓶颈,大面积亏损。因此业界呼吁政府尽快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的步伐。

  在湖北楚天生物质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吕政权向记者展示了一块块用秸秆粉碎、烘干、固化成型的燃料,拿在手里十分轻巧。据其介绍,这种新能源替代材料,比燃天然气节约30%,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二氧化硫微量排放。此外,该公司还利用秸秆和林业三剩物等生物质,研发了生物质气化制气技术、生物质碳化制气技术、以及大中型沼气应用及发电技术,为农户和企业输送燃气和燃料。

  “这是一个大有前途绿色行业,现在却面临着‘吃不饱’‘养不活’的困境。”吕政权苦笑着对记者说到。由于煤炭价格走低,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成本略高于煤炭,加之其作为新型能源,社会认知度低、推广困难,所以该公司年产可达10万吨以上,但每年只销售4万吨左右,其中半数还销往了外省。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收购秸秆的运费和人工费较昂贵,此前企业每消耗1吨秸秆,可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40元,这样才略有小利。“但2011年后,这个补助就很难申领到了,省内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公司每年赔钱,实在是难以为继。”吕政权告诉记者。

  一直倡导秸秆能源化产业化利用的原湖北省林业厅张吴先金,就这个问题呼吁:政府应该尽快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吴先金建议,首先要借鉴外省经验,省政府成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好主管部门,然后制定规划,拿出方案,强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他还表示,政府应该加大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力度,在财政税收、产品的推广使用、交通运输、秸秆收购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和资金补助,使这一新生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此外,地方政府要以产业化思路破解秸秆出路,将其纳入政府考核之中,加大秸秆禁烧考核与奖励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区域秸秆收购网络体系,发展秸秆草编等产品,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