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在汉发布

03.05.2016  12:50

中国社会科学网湖北讯(记者明海英)4月22日,《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暨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教育厅、高校学工管理部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授业者与会,从当前思政教育的实践、理论双向维度,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相关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 思政教育成效显著

报告聚焦于“大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两个紧密关联的维度,主要考察指标涉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文化观及其行为选择,以及教育渠道和教育成效。

通过在全国35所高校进行了年度调查及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积极正向、多样活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大学生普遍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成效得到充分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成效不断彰显。”项目主持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介绍,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抬头之势,大学生的纪律观念、道德信心、政治信任等有待进一步增强。

报告获理论界、实务界与会代表好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责任艰巨。”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海鹰在发布会上说,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强大理论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坚持精准的问题导向,深刻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以解决主要问题为抓手;其次,必须坚持科学的对象指向,要深入研究把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规律,深入把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维方式。《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正是将“问题”与“对象”紧密结合的典范。

杜海鹰表示,报告准确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客观展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状况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并在宏观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调查数据,努力呈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可能成因,并尝试从微观层面提出建议。报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严谨的治学精神、规范的学科要求和资政育人的研究目的,是一篇站在学科发展和时代前沿的思想精品,也是一篇扎根实践的宝贵资政报告和工作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饶涛提及阅读感想说,首先,报告研究基础深厚,理念先进,编写质量上乘。该报告700多页,85万字,从不同的侧面系统研究了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而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使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中国大学教育的了解更立体、丰满。其次,报告在2013、201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提高了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样本调查涵盖了全国35所高等院校,样本多达3500个,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势。他表示,从报告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还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还可以预测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

http://res.cssn.cn/dybg/gqdy_gqcj/201604/t20160425_2981758.shtml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