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

16.10.2014  10:35

      民间有句俗语:“春困秋乏。”春困是说春天人们容易困倦,那么“秋乏”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生理学来讲,人必须在一定的气温、湿度、气压以及气流等综合气象条件下,机体才感到舒适。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给人的机体带来了许多生理变化,如体热散发困难,皮肤粘湿,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脏血管系统也增加了负担,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从而致使能量消耗也相对增加。夏天因气候环境差,人们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务”。
      进入9月以后,气温冷暖适中,秋高气爽,而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发生生理变化: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恢复了往日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得到了减轻;人体能量的代谢基本稳定,机体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清晨醒后仍感到疲乏,是对盛夏季节人体超常消耗补偿的反应,又是机体在秋季这个宜人的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所表现出的“保护性措施”,也可以说是机体内外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来源:中国气象科普网 责任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