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位H7N9禽流感患者康复 张国营闯过鬼门关

06.05.2015  13:02

  医生在张国营的床前进行会诊。

  每次进负压病房前,医护人员都要进行标准防护。本版图片由湖北省禽流感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吴文娟提供。

  武汉晚报讯(记者田巧萍 武叶 通讯员李洁 刘露)昨天上午10点20分,50岁的张国营走出负压病房,坐上罗田县人民医院接他回家的救护车。

  此前在老家靠菜市场贩卖活禽为生的张国营,由此在湖北传染病防制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是湖北省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他康复出院了。

  湖北确诊首例H7N9感染者

  张国营是罗田县人,在菜市场贩卖活禽。4月19日凌晨,他突然发起高烧,罗田县人民医院初步判断他是肺炎复发。按肺炎治疗,效果并不怎么好。21日,张国营始终高烧不退,医生复查胸部CT后惊讶地发现,他肺部阴影的范围急剧扩大。鉴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罗田县人民医院次日用救护车将他送到湖北省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胡克教授对当天的情况记忆犹新:22日中午1点10分,张国营被送到医院发热门诊,当时他咳嗽、咽痛且持续高烧,仔细阅读了罗田县人民医院带来的张国营的胸部X光片和CT片,再结合他从事活禽宰杀销售工作,立即考虑到了禽流感的可能。“我们第一时间将他进行隔离,采样进行H7N9特异性核酸检测。

  医院迅速组织了院内专家会诊,并给他服用了奥司他韦抗病毒药。胡克昨天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奥司他韦”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推荐的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现在看来,该药的及时使用对张国营的康复功不可没。

  6个小时后,检测结果显示H7N9呈阳性。湖北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将这一病例上报。当天,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疾控部门再次在张国营的咽喉部取样,复核H7N9核酸。这一天,找到了H7病毒,却没有找到N9病毒。省、市两级疾控再次采样,23日终于找到了N9病毒。省疾控部门派专人将张国营的样本送往北京。按照规定,每个省的第一例H7N9禽流感患者必须由国家确诊并宣布。当天傍晚,国家相关部门确诊了张国营患的是H7N9禽流感。根据传染病管理制度,张国营当即被转往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隔离治疗。

  送走张国营,疾控部门连夜对张国营住过的门诊ICU观察室和去过的CT室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处理。有3名医护人员因在张国营住院期间未戴口罩,被医学隔离7天。

  负压病房空气要经三重过滤

  张国营一被确诊为H7N9禽流感,省卫计委很快组建起一支包括省人民医院的胡克、杨丽华,同济医院的赵建平、协和医院的张建初、武大中南医院的杨炯、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ICU吴文娟在内的专家组,指导张国营的治疗。专家组除了三天一次集中会诊外,每天还通过微信群交流分析病情。

  转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第二天,困扰张国营的高烧开始退。因为持续高烧和呼吸困难,他极度虚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救治中心专门安排了9名护士照顾他的治疗、饮食和个人卫生。

  昨天早晨,武汉晚报记者经特别允许,循着张国营当初的入院路径来到了负压病房,这个病房是在2003年“非典”后规划并建立的。

  负压病房设在住院部的顶楼。武汉晚报记者首先经过了一间电脑风淋室,墙壁上的涡轮机组高速旋转,风可将体表的悬浮颗粒吹干净。风淋室一旁是更衣室,记者在这里换上隔离服,走进病区。

  两间负压病房位于走廊尽头左侧,之间有一个缓冲间,方便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消毒。用脚一踩开关,门就开了。

  一进入负压病房,就听到头顶传来低沉的轰鸣声。吴文娟说,那是楼顶上用于消毒、净化空气的庞大机组正在工作。室外的空气通过天花板上的新风系统源源不断地送入,因为负压,室内的空气也源源不断地涌向屋角的吸风口。风到了吸风口,先通过初、中、高效滤网三层过滤,再循环到楼顶的那个庞大机组里进行彻底消毒以后再排出。空气是单向流动的,避免了室内病原菌向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