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开启社区“一站式”戒毒模式 签戒毒协议可获帮扶

09.07.2014  10:09

  图为:戒毒人员在社区接受民警帮教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姚德春 李曼英 实习生袁婵

今年5月起,一种新型社区戒毒模式在汉悄然运转。

武汉市24个街道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心戒毒社区,为吸毒人员提供戒毒康复、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帮扶救助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将以前零散型社区戒毒服务站整合为固定场所运作。提供帮助的同时,此类中心戒毒社区还要求每位戒毒人员签订有约束力的“戒毒协议”,违规者将纳入强制戒毒行列。

记者走进部分中心戒毒社区,近距离感受吸毒人员社区戒毒的故事。

随时接受突击尿检

昨日上午8时,家住江岸区先锋社区的王凯,早早来到大智街中心戒毒社区,准备接受尿检。

昨晚临时接到尿检通知,目的是看我有没有复吸?”王凯说,今年3月他下决心戒毒后,与街道签了《戒毒康复协议》,像这样的突击尿检,已习以为常。

今年50岁的王凯有15年的吸毒史,1999年1月,他第一次接触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10余次被警方抓获。

今年3月,王凯从强制戒毒所回来,接受社区戒毒,并与大智路街中心戒毒社区签订《戒毒康复协议》。“在中心戒毒社区,工作人员对我很照顾,我也要信守戒毒的承诺。”王凯说,自己一直没工作,工作人员找来街道社会事务科的负责人,为其解决了低保。

有份工作就有了希望

今年46岁的张强,家住硚口区六角亭街宝善社区。18年前,他在朋友的鼓动下染上了毒品。从1998年到2008年,张强先后4次被强制戒毒。

如果没有中心戒毒社区的帮助,我这辈子估计完了。”张强说,在中心戒毒社区,工作人员给他找了一份安保队员的工作,这让他感受到来自外界久违的信任。他觉得,再不戒毒,谁也对不起。

如今,张强每天早上去指定的医院,喝一杯美沙酮(用于脱毒治疗的药物),然后与社区人员谈心。“现在戒毒要比原来容易。”张强说,每天喝美沙酮,就不会犯毒瘾;有一份工作,可以看到从头开始的希望。

签戒毒协议可获帮扶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武汉市各城区社区戒毒新模式正全面铺开。仅以大智街为例,该街辖区网上在册的涉毒人员有300余人,目前,89个人纳入社区戒毒康复,并签订《戒毒康复协议》。

这89名戒毒人员,有22人办理了低保,8人住上了廉租房,10余人安排了工作。”大智街综治办副主任邓凯说。

中心戒毒社区是此前社区戒毒服务站的升级版。”武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的社区戒毒康复站平台较低,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规劝、谈心、帮教等工作。在戒毒人员的回归、安置、救助等方面,能力十分有限。

今年,武汉市推出的中心戒毒社区,以街、乡镇为平台,整合戒毒资源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比如,可依托街道的医疗机构,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治疗;依托街道与民政、人社、派出所等部门协调,为戒毒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武汉市已在24个街道建有中心戒毒社区,6000名多吸毒人员与中心戒毒社区签订了《戒毒康复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戒毒人员每周来社区报告戒毒情况。想就业的,政府出面推荐就业;家庭困难的,尽量办理低保;毒瘾比较重的,每日免费提供美沙酮。一旦戒毒人员出现不按规定尿检、长期离开不打报告等违反协议行为,将再次纳入强制戒毒行列。(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